東北網2月6日(記者 陳南竹)6日,記者從哈市深化衛生計生體制改革暨2015年衛生計生工作會議上獲悉,2014年哈市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8.71歲,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穩步提昇,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6.41/10萬以下,嬰兒死亡率控制在7.03‰以下。2015年,哈市衛計委將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積極探索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鞏固加強基層醫療機構改革、加快衛生計生機構改革和完善新農合保障制度作為全面深化改革,推進落實的重點任務。
據了解,2014年6月,哈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掛牌成立,方正、賓縣、通河、延壽和依蘭5個縣的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啟動,多渠道補償機制初步建立。自去年9月1日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到年末的4個月時間,直接讓利患者684萬元,門診和住院患者次均費用同比下降13.11%和6.27%,群眾得到了實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范圍在原有基礎上擴大到39個非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2038個村衛生室,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銷售基本藥物總金額達到3.7億元,藥品零差率銷售讓利金額達到5,500萬元。哈市衛計委組織在哈19家三級甲等醫院和11家二級以上醫院與8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了30個醫療聯合體,為建立社區首診、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制度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新農合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計劃生育政策穩步實施,開展了“打擊兩非”專項行動,抽查醫療衛生計生機構19家,有效遏制了非法胎兒性別鑒定和人工終止妊娠;開展出生人口性別比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106.81,控制在規定范圍內。
2015年哈市衛計委將完善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提昇醫療服務能力。加強縣域醫療中心建設。健全科系,拓展功能,充實醫療技術,提昇服務質量,力爭縣域內患者就診率達到9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目標,深化醫聯體工作,推進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的醫療衛生服務聯動機制建設。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開展群眾滿意鄉鎮衛生院和綠色星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創建工作,推進村衛生所(室)標准化建設,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水平。同時加強公共衛生服務,提高疾病預防控制水平,其中加強婦幼保健工作。實施出生缺陷乾預工程,落實婚前醫學檢查、孕前優生檢查、產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孕產婦保健和0-6歲兒童保健等六項免費服務。開展母嬰平安工程和愛嬰醫院復評工作,確保全市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19/10萬以下,5歲兒童死亡率控制在9.5‰以下。
名詞解釋:人均期望壽命
人均期望壽命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生活質量的高低。壽命的長短受兩方面的制約。一方面,社會經濟條件、衛生醫療水平限制著人們的壽命。所以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期,人類壽命的長短有著很大的差別;另一方面,由於體質、遺傳因素、生活條件等個人差異,也使每個人的壽命長短相差懸殊。因此,雖然難以預測具體某個人的壽命有多長,但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計算並告知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預期每個人出生時平均可存活的年數。這就是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所以,人口平均期望壽命和人的實際壽命不同,它是根據嬰兒和各年齡段人口死亡的情況計算後得出的,是指在現階段每個人如果沒有意外,應該活到這個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