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報3月11日訊 10日,哈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強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和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力爭用5年時間完成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時間基本消除城市易澇積水區域,2023年年底前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並將編制完成《哈爾濱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2013-2020年)》。
電子監控易澇區與數字城管聯網
實施意見提出,哈市將全面啟動排水防澇規劃編制工作,還將建立和完善市排水設施管理地理信息系統,逐步配備重點道路、橋梁、涵洞、重點易澇片電子監控設備,初步建立起排水防內澇生產調度系統,並與數字城管指揮系統聯網。
為精准暴雨氣象預報,氣象部門負責組織專業單位評估和修訂暴雨強度公式,並超前考慮城市發展情況,將氣候可行性認證納入地方重大建設項目評估。
推廣下凹式綠地及建築屋頂綠化
為提高城市排水防澇調蓄能力,哈市還將改造綠地、道路等。到2017年,下凹式綠地不低於城市綠地總面積的40%。在城市道路、停車場、廣場推廣使用透水性鋪裝材料,城市新建道路的人行便道采用可下滲結構,既有道路人行便道進行透水性改造,透水性便道長度不低於城市道路總長度的40%。
為更好地收集利用雨水,哈市將探索新建中型小區配建雨水調蓄設施,增強小區雨水蓄水調劑能力,大型單體建築推行屋頂綠化等雨水調蓄措施。推進老城區雨污分流改造,逐步實現雨污分流制。
加強對城市易淹易澇地的排查整治,2015年年底前計劃在江南主城區重點實施多項易澇治理工程。(見右表)
5年實現機械化預警多渠道發布
為完善排水防澇工作應急機制,哈市將對可能存在內澇的區域進行排查,編制應急預案,並有針對性地組織演練。2015年底前,哈市充分利用手機短信、廣播、電視等渠道,主動向群眾發布雨情、水情、道路積水等信息,指導群眾做好防范工作。
今年年底前,哈市將建設市排水防澇系統信息化平臺。設立市水務局客戶終端,與哈排水集團信息化平臺聯網運行。建立實時雨情監測、評估、判斷系統和降雨發布系統,實現雨情判斷、預警監測、遠程監控、風險評估等功能。
哈市還將提高排水防澇設施養護技術裝備水平。逐步配備管道檢查和疏通機械,力爭用5年時間實現機械化作業,全面提高排水管網養護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