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報3月12日訊 壯麗而又端莊,自然而又靈動,中東鐵路建築群以其獨特的藝術之美,像一串串“音符”遍布在黑龍江,其中尤以冰城最多,也是美麗冰城的一張洋氣名片。記者從省文化廳了解到,中東鐵路建築群部分重點文物的保護正在實施,我省今年已經啟動了中東鐵路建築群保護規劃的編制,對全省865處“線性文化遺產”進行整體保護。

建築風格
厚牆小窗門斗
盡顯寒地科技
哈工大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松茯介紹,中東鐵路在寒地、濕地中運行,中東鐵路建築群也是寒地、濕地建築的代表,屬於“移植”來的建築文化。這些建築多采用厚重的牆體,小型的門窗,以暖調為主的色彩,還有兩層設計的門斗,可以更好地擋住寒風,體現了科技價值,恰到好處地展現出北國城市建築的形態,一直延續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劉松茯說,當時中東鐵路所帶來的包括建築、時尚在內的各種文化,也是當時歐洲最時髦、最前沿的。最典型的代表建築是建於1902年的鐵路局辦公大樓,1900年左右歐洲最流行的便是這種新藝術運動風格建築,這座大樓全長約180米,規模之大在當時是極罕見的。
中東鐵路建築群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建築包括老火車站、小教堂、鐵路職工住宅、鐵路俱樂部、機車庫等。

保護修復
全木質教堂
恢復室外原貌
對於中東鐵路建築群重點文物的保護已在悄然進行,剛剛完成的中東鐵路建築群——橫道河子機車庫及東正教聖母教堂搶救保護工程,專家評價為“整體的滄桑感”,聖母進堂教堂是我省僅存的一座全木質結構教堂。
橫道河子機車庫及聖母進堂教堂位於海林市橫道河子鎮,於1903年至1904年由俄國人修建中東鐵路時建造。機車庫平面呈扇形,建築面積2160平方米,磚牆鐵瓦蓋,設有15個庫門。
聖母進堂教堂佔地面積349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614平方米,教堂建成後,成為西至石頭河子、亞布力,東至海林、鐵嶺河一帶東正教活動中心。
文物保護工程實施後,橫道河子機車庫將進一步恢復原貌,並建立中東鐵路運輸展覽館,聖母進堂教堂將恢復室外原貌設置,室內設計文物利用展示項目。
建築現狀
哈市有243處
南崗最多
據省文化廳專家介紹,中東鐵路建築根據車站的不同等級和功能進行設計施工,有鐵路客運站捨,有工廠、水塔、機車庫、學校、醫院、商場、俱樂部、管理機關等公共建築,有造型獨特的高級住宅、規模較小的公寓住宅和成片分布的聯戶住宅,有東正教堂等宗教建築,有因地制宜而建的橋梁隧道,很多建築形式在俄羅斯境內都已經消逝。
黑龍江省境內的中東鐵路時期建築共包含865處(1181棟),其中哈爾濱243處,主要分布在9個區、縣(市),南崗區最多。
目前,國家文物局把中東鐵路建築群整體保護工作作為一個跨省的大項目來包裝,涉及的三省一區(東北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將按統一的原則進行保護。自此,我省的中東鐵路整體保護工作已經上昇為一項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整體項目。
延伸閱讀
中東鐵路都通到哪
中東鐵路1898年6月開始興建,1901年完成滿洲裡至哈爾濱段,1902年完成哈爾濱至大連段,1903年完成哈爾濱至綏芬河段。乾線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起滿洲裡,東至綏芬河,橫穿內蒙古東北部和黑龍江省,與西伯利亞大鐵路相連,支線從哈爾濱向南,經長春、沈陽,縱貫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省,直達旅順口。兩線全長2489.2公裡,黑龍江境內長984公裡(不含穆棱鐵路支線)。
專家觀點
中東鐵路是我國獨一無二地完整體現20世紀早期工業化、近代化進程的實物例證,既有歷史文物建築、歷史城鎮街區、文化景觀和工業遺產的屬性,又由於中東鐵路的修建和延伸將其統一連貫起來,理應納入到我國的“線性文化遺產保護”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