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創新激情競相迸發的時代,小微企業的異軍突起,成為穩增長、促改革和惠民生的重要力量。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6次提到小微企業的發展,其中,“小微企業大有可為,要扶上馬、送一程,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的“力挺”表述,讓小微企業期盼的春天臨近了。同時,也激發了我省代表對這一話題的熱議。
黑龍江日報3月14日訊 有的代表欣喜地談到,羊年春節剛過,向小微企業發放的政策“紅包”頻現。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對小微企業實施“精准減稅”,為企減負“再加碼”。在前期國家已出臺一系列小微企業優惠政策基礎上,進一步減稅降費,在小微企業所得稅起征點和稅率、失業保險費率等方面繼續擴大受益面,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但是,在不斷成長壯大過程中,許多中小微企業的生存也面臨各種困難,尤其在資金支持方面,遇到了制約發展的瓶頸。有人認為,“小微企業處於嚴重貧血的狀態,命大的纔能活下來,命小的就被淘汰了。”
楊孝義代表反映,部分小微企業發展粗放,人纔匱乏,創新能力弱,產品競爭能力低。隨著工業產品價格持續下降,生產要素成本上昇,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部分企業經營困難。
楊孝義認為,目前,對小型微型企業從認識上存在偏差。相關部門對小微企業認定內涵表述不一,如稅務部門稱“小型微型企業”,統計部門稱“規模以下企業”,同時我國現行的統計數據分析主要是從宏觀角度反映社會,小型微型企業的發展狀況和社會貢獻往往被大中型企業掩蓋掉。統計指標難以全面、客觀、准確地反映小微企業實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扶持政策的落實到位。
楊孝義說,國家為支持個體私營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一次次出臺減免稅負等政策措施,但一些地方由於統計口徑等原因政策不到位,沒有真正惠及小微企業。
針對上述問題,楊孝義建議:充分認識小微企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一是希望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在政策扶持、財政支持、融資擔保、人纔培養等方面多給予實際支持。二是關注小微企業的生存環境及困難,積極出主意、想辦法,為企業排懮解難,促進小微企業快速健康發展。三是明確小微企業統計、認定和管理部門。四是想方設法確保各項優惠政策盡快落實。
在談到部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時,王麗梅代表則認為,目前,部分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不暢,既有企業自身的問題,也有外部融資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的因素,但主要是中小微企業自身能力欠缺所致。
她說,中小微企業規模小且分散,經營組織形式多樣化,產品品種及銷售渠道變動大,貨款回籠不穩定,在市場進入新常態形勢下,企業受環境制約的程度加大;在中小微企業中由少數人或個人控制現象比較普遍,向金融機構提供的財務報表等背景材料不完整、不真實。中小微企業普遍存在法人資產與自然人資產沒有嚴格區分的現象,企業經營一旦出現困難時,難以控制抽逃企業資產,償還貸款的保證條件得不到落實。
此外,少數企業信用觀念不強,誠信度不夠;部分企業注冊資金不真實,財務管理不規范;部分中小微企業綜合素質低下等問題的頻現,都會對融資造成阻礙。
一些來自企業界的代表認為,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需要政府的扶持、金融體系和配套的社會服務體系的完善,更需要中小企業自身融資能力的提高。目前,融資方式的多樣性為中小微企業開闢了更大的融資空間,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選擇適合本身規模和實力的融資方式,滿足企業自身發展要求。
來自我省的一位代表對記者說,小微企業的成長、壯大,需要土壤與陽光雨露,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牢固的根。根是什麼?就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小微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政策扶持固然重要,但根本上還是要增強企業自身的競爭力。
王麗梅代表為小微企業的發展壯大開出“良方”,她提出四方面建議:一是引導加工貿易企業加快市場轉型,積極創建自有品牌,開拓國內市場,擴大內銷份額。鼓勵扶持中小企業加大技改投資和研發創新投入,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以壯大經濟實力來提昇自身的融資能力。二是引導中小企業加快明晰有形資產產權,創造條件幫助企業解決土地廠房產權手續不全等歷史遺留問題,依法補充完善相關手續,最大限度盤活有形資產,提高中小微企業資產抵押能力。三是引導中小企業遵循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原則,依法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四是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完善中小微企業社會征信系統和運行機制,加大對違約企業的懲罰力度,堅決打擊惡意逃廢債務的失信行為,營造誠實守信的經濟環境和社會信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