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龍江代表建言:新常態下拓展農業豐產增收新空間
2015-03-14 07:57:4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蔣國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3月14日訊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堅持‘三農’重中之重地位不動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政府工作報告第20頁平實的語言、具體的措施,讓來自農業大省的龍江代表們產生了強烈共鳴,大家深入思考,積極建言,爭相為“糧食十一連增”後的深化農業改革、加快轉型發展,在“新常態”下拓展農業豐產增收空間出謀劃策。

  持續深化農業改革,激發活力,讓農業更強

  自2013年6月開始“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以來,我省不斷深化改革,在推動和探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創新、農村金融保險服務創新、農業支持政策創新和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創新等五個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全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17萬個,流轉土地6507萬畝,創新農村金融產品18種,整合涉農資金330.1億元,僅糧食倉儲設施和標准化奶牛場建設就吸引社會投資78.5億元,啟動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對此,高春艷代表說,“雖然我省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增’,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糧食生產、水利建設、農業機械化水平和農業科技水平都有了新的提昇,但資源、環境的約束卻日益突出,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推進農業現代化,改革是關鍵。”高春艷建議:要進一步深化創新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農村金融保險服務改革,在創新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創新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社會化服務上有所突破。要均衡推進改革,規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尊重農民意願、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著力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融資難問題,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既要保糧食產量,更要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車可以分單雙號開,飯不能分單雙號吃”,糧食安全大於天。

  “黑龍江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增’,總產量已連續4年保持全國第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全省農業持續發展,要找准和把握新目標、新方向。”王金會代表說,確保糧食安全也得考慮“經濟賬”,產量越高資源消耗越大,糧價增長越受限,倉儲壓力也越大。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找准保障糧食安全與農業投入產出的平衡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不僅要保證糧食產量,更要保證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當前要突出農業生態保護和建設,加大水土保持、黑土層保護力度,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農業,做到發展和保護並行。要加快實施億畝生態高標准農田建設,實現從追求糧食產量向提昇糧食高標准綜合生產能力轉變。

  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強化營銷,讓農民更富

  當前,國內主要農產品價格逼近“天花板”,成本遇到“地板”抬高效應,資源環境亮起“紅燈”,農業資源過度開發、嚴重透支。在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形勢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推動農業豐產、農民增收?

  “發展第一產業要‘接二連三’,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與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相結合。”劉忻代表建議,“要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畜牧業和綠色食品產業,推動農業精品化發展。”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要立足於提高農民收入,尊重農民意願,加強政府引導,找准農產品深加工和食品工業發展對品種的需求。要突出市場導向,在國際國內農產品兩個市場背景下考慮問題。要推動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強化品牌整合和市場營銷,同步推進綠色食品大型批發市場、農產品特色專營店等線下實體銷售和線上電商交易,努力把好產品賣出好價格,提高優質農產品市場佔有率。要加強品牌信用和渠道信用建設,培育和打造黑龍江高品質農產品品牌,建立穩定的供銷渠道,拓展農民增收新空間。

責任編輯:關虹

【專題】行進中國,深化改革進行時 2015全國兩會 東北網誠意巨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