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霞在哈市參加社工服務。由社工中心提供
生活報3月17日訊 有固定薪酬和崗位,充滿熱情和愛心,既能給失能老人喂水喂飯,也可以苦口婆心勸說不良少年……這些在香港電影裡看到的社工服務,三年前悄然走進冰城,如今三年過去了,這些冰城職業社工們都在忙什麼?在17日第9個國際社工日到來之際,記者從我省首個專業社工服務機構——黑大社工服務中心了解到,當初在中心服務的20多位職業社工如今已所剩無幾,他們都已“南飛”尋找出路。
在哈市找不到社工崗位只能遠走他鄉
2013年,“南崗黑大社工服務中心”落戶繁榮社區,羅美霞有幸成為哈市第一個職業社工。羅美霞說,她是取得社工師資格證後被中心派來這裡工作的,每月工資2000元,主要為居民提供諮詢、心理疏導、走訪慰藉等服務。
16日,記者聯系上羅美霞時,她告訴記者,放棄乾社工確實有些捨不得,但每個月2000元的薪水,根本不夠自己在哈市租房和生活,而且自己做的社工項目沒有長期規劃,隨時都可能取消,所以她最終還是選擇回到安徽老家。
和羅美霞一樣,曾在該社工中心服務過的黃丹婷對這份工作也充滿熱愛。“我是放棄了去香港讀研究生的機會,自願去深圳乾社工的。”黃丹婷說,畢業時她也想在哈市找一份社工工作,但她發現哈市的社工崗位基本都在機關和事業單位,門檻很高,自己根本考不進去,而社區又沒有這樣的崗位。
“在深圳,這裡的社工職業很成熟,有自己的社工協會和薪酬標准,職業前景也很好。”小黃說,現在自己每月有4700元的收入,工資水平雖然不高,但工作穩定,很受居民歡迎。她認為,作為一名社工,認同和歸屬感也很重要,而在黑龍江,人們對社工職業不認可,這也成為不少社工“出走”的原因。
薪酬低工作不穩定中心23名社工只剩1人
“剛成立的一年半,社工中心還是相當紅火的,持證社工一度達到23人。”據黑大社工服務中心負責人曲文勇介紹,該中心還是我省社會工作專業人纔培訓基地。這些社工全部具有社工師資格證。
不過,曲文勇承認,這些持證的社工人纔還是以高校學生、教師為主,社會的從業人員很少,學生在面臨畢業擇業時,因為在我省找不到合適的就業崗位,而一些已有的社工崗位,薪酬標准很低,工作性質不穩定,職業前景不明朗。他透露,目前社工中心只剩下一名職業社工,從事的是社區諮詢工作,曲文勇表示,這名學生明年畢業後,也想去南方做社工。
要想留住社工人纔得讓他們有奔頭兒
“我省持證的專業社工師有2300多人。”據省民政廳社會工作處處長袁紹志介紹,但真正從事社工工作的纔1000人。作為我省12所社工學專業高校聯盟的理事長,曲文勇坦言,我省的社工工作比較滯後,和北京、深圳、廣州等地相比,那些城市不但有很多專業的社工機構,還有大量需求社工的市場。解決之道是,不但社工本身要有專業認同和專業態度,把它當成一份事業來乾,政府也要學學南方城市的做法,建立起專業的社工服務協會和服務站,制定合理的薪酬標准,還要建立社工督導激勵機制,讓他們覺得工作有奔頭兒。社工不能只是一種理想,要從為全社會服務的目標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