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3月20日訊 “剛上初三時,媽媽帶我走進了我的發明老師孫老師的工作室,琳琅滿目的發明創造頓時吸引了我,我在那呆了一個上午,我就知道我愛上發明了。”現就讀於哈師大附中高一六班的15歲男孩王澤宇,長相白淨靦腆,戴著一副眼鏡,說起話來總是笑瞇瞇的。獲得過5項發明大獎的他,去年12月份又獲得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的稱號,成了校園裡的風雲人物。近日,記者走近王澤宇,聽他講述自己的發明故事。

王澤宇和班主任。
從小動手能力突出
一分鍾能拼100多塊拼圖
“從小這孩子就愛畫畫,積木和拼圖這些動手能力極強的玩具也都是他的最愛。”王澤宇媽媽告訴記者。說起玩拼圖,王澤宇很是自豪:“我有10多種拼圖,玩得非常熟練,一分鍾能拼100多塊呢。”澤宇媽媽說:“那時,我同事家的孩子正跟著孫老師學發明,看到澤宇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這麼強,我也萌生了讓澤宇學發明的想法,於是孩子一上初三,我就帶他到孫老師那裡去拜師。沒想到,這孩子一到那就完全著了迷,根本不想出來了。”

智能環保垃圾桶。 圖片由本人提供
“智能環保垃圾桶”開啟發明之路
第一次參賽就拿金銀銅三獎
大賽上奇思妙想
“自然災害急救箱”讓他成為“小院士”
2012年11月,澤宇第一次參加了第七屆國際發明展覽會,初露鋒芒,成為各國參展的1000多名中小學生中,唯一同時獲得金、銀、銅三項大獎的中學生。
初三寒假期間,王澤宇就琢磨著做第一個發明——智能化的垃圾桶。首先,他在垃圾桶內安裝了一個紅外線感應裝置,只要有手在垃圾桶上面,桶蓋就會自動打開。孫老師告訴記者,“澤宇提議在桶蓋下面安放空氣清新劑,可以殺菌還能淨化空氣;他還在桶上布置了漂亮的人工綠植。”正是這個智能環保垃圾桶,讓澤宇獲得了第七屆國際發明展銀獎。
經歷了多場比賽,斬獲5項大獎的澤宇告訴記者,無論是從發明的立意還是解說的技巧,都是奇思妙想後的呈現。2014年12月他發明“自然災害急救箱”,讓他獲得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的稱號。記者看到,在一米高的木質箱子裡有醫療用品,包括碘酒、繃帶等,還有可以維持三天的水和食物等。這個箱子能讓我們延續至少三天的生命,在遭遇自然災害時,就可大大增加獲救的機會。
王澤宇最後說,自己最想發明的是“飛行翼”,讓人可以“長”出翅膀,在天空中自由飛翔。

自然災害急救箱。 圖片由本人提供
王澤宇獲獎經歷:
2012年11月,在第七屆國際發明展覽會上,王澤宇與李一同、張軒語同學合作的預防畜禽流感病毒的手提式電子消毒滅菌器獲金獎,與任美璇合作的仿生態滅菌除異味自動翻蓋環保垃圾桶獲銀獎,王澤宇發明的一種馴養猛獸的活家禽投射器裝置獲銅獎;2013年8月,“消減土地PH值”課題獲第九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銅獎,同時獲2013年度法國國際青少年創新大賽銅牌;2014年12月,在第十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課題研究成果全國展示交流活動中,獲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