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5日訊(馬淑芬 記者 侯巍)日前,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暨學雷鋒志願服務大會上,寶清縣被授予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榮譽稱號,這意味著寶清縣正式獲得了參加2017年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的“通行證”。
同時,寶清縣小城子鎮梨南村獲評第四屆“全國文明村”,寶清縣教體局獲評第三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雙雙在會上受到表彰。
作為我國目前綜合評價一個城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最高榮譽,全國文明城市是體現一個城市核心競爭力和綜合軟實力的重要標志,每3年為一屆,今年是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命名表彰年。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始終是寶清縣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近年來,寶清縣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工作部署,堅定不移地推進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全面加強“四區一城”和“五位一體”建設,在經濟社會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依托寶清豐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文化資源,加快推進文化事業,著力發展文化產業,文學創作、版畫、書法、雕刻、剪紙、盆景、集郵等文化活動有聲有色,成就了一批文化名家,作品多次在國家和省級大賽中獲獎,成功打響了“版畫之鄉”、“書法之鄉”文化品牌。書協、美協、影協、郵協、詩社、樂隊、舞蹈隊、合唱團等群眾性文化團體迅猛增加,廣場、社區、鄉村等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體育賽事接連不斷。持續加大文化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建設的公園、廣場、奧體中心、農家書屋、農村休閑場所基本可以滿足全縣群眾的文化活動需求。已經完成主體工程的馬鞍山文昌閣,正在建設的老縣署文化街區,加快推進的居福山文化創意園、“五館”,對寶清縣的文化產業、文化事業以及文明建設都將起到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全面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體系建設,深入推進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四德”建設。在全市率先創辦了道德講堂。積極開展了志願服務活動,志願者隊伍不斷壯大,組織開展的“為夢想插上翅膀”、“快樂星期天”、“關愛母親河”、“關愛環衛工人”、“關愛老人”等一系列志願服務活動,引起了社會各界和全縣群眾的積極響應。組織開展了“十佳公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評比表彰和“我愛我家,我曬我家”等系列活動,於海河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李淑梅被評為全國助人為樂好人人選,湧現出了一批最美寶清人。“微看寶清”成為弘揚主旋律、發出好聲音、傳遞正能量的重要平臺,創辦經驗被省委上報中央,被評為全省官方微信綜合實力第二名、縣級第一名。
黨風政風行風明顯改進。紮實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於海河被追授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於海河精神在全國廣為傳頌,成為全體黨員乾部的一面鏡子。按照黨風抓廉政、政風抓效能、行風抓服務、民風抓文明的思路,集中整改了一批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風”問題。深入開展了“三下三解三促”、“百局聯百村”以及萬名黨員進農家、千名乾部下基層的“萬千工程”,啟動實施了“能人助村”行動,全面推進了“正官風、樹家風、轉民風,接地氣、促和氣、揚正氣”的“三風三氣”活動,有效暢通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黨員乾部作風明顯改進,黨群乾群關系進一步密切,同時有效促進了民風改善,全縣群眾的文明素質持續提昇,法治觀念持續增強,社風民風持續好轉。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既充分展示了寶清縣精神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更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