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30日訊 陽春三月,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嘉蔭廣袤的田野上冰雪消融、草吐新綠。農民們忙著買化肥、購農機、選農具、運良種……,到處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全縣上下掀起了備春耕高潮。
備耕生產動手“早”
去年,該縣獲得糧食生產特大豐收,糧豆薯單產和農民收入創歷史新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全縣上下憋足一股勁,力爭2015年再奪一個豐收年。為此,嘉蔭縣從秋整地工作入手,搶前抓早夯實設施農業基礎,為春耕生產打好提前量。
提早開展農機具檢修與秋整地。目前,農機已完成檢修90%以上,預計4月初全部完成,全縣去年秋季共計完成秋整地50萬畝。
大棚育苗早提溫。今年該縣計劃種植水稻3.4萬畝,計劃扣育秧大棚755棟。縣農業局緊緊圍繞“不扣四月棚、不育五月苗、不插六月秧”的主題,派出農業技術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稻農大棚除雪、扣棚育秧,3月末完成全部扣棚任務。全縣2處水稻智能催芽基地已全部投入使用,實現了水稻催芽智能化、標准化,為水稻穩產、高產奠定基礎。
資金物資落實“快”
今年,該縣備春耕所需資金4.3億元,其中,春耕貸款資金3.5億元,農戶自籌8000萬元。農用生產資料也基本籌集到位,正在有序下擺中,並做到了“兩快”:
支農資金安排快。為了做好備耕生產的資金籌集工作,縣信用社、郵儲銀行、龍江銀行、農業銀行等金融部門積極行動起來,多方籌措資金確保備耕生產資金充足。截至目前,已籌資金1.3億元。
農資貯備下擺快。為保證農資供應,元旦剛過,縣農業局便組織相關單位,全力籌備生產物資。今年,全縣備春耕生產需籽種5300噸、化肥26500噸、農藥270噸、農膜90噸、農用柴油7700噸。目前,已儲備籽種5000噸,農膜正在預定中,農用柴油儲備充足隨時供應,預計化肥、農藥等物資4月初到貨。
種植結構謀劃“優”
向高效上“調”。按照市場需要什麼,就種什麼;什麼效益高,就種什麼;國家扶持什麼,就種什麼的原則,緊緊圍繞“穩大豆、擴玉米、增水稻”這一總體思路,優化種植結構布局。今年全縣計劃完成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22.3萬畝。其中:大豆71萬畝,玉米42萬畝,水稻3.4萬畝,薯類及其他作物5.9萬畝。
向特色上“調”。去年該縣榮獲了全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示范縣榮譽稱號。今年,他們將緊緊抓住有利時機,繼續發揮17個百萬袋以上食用菌專業村的引帶作用,依托現代化生產線、標准化生產基地的技術優勢,保持現有黑木耳、香菇、元蘑、猴頭菇、靈芝等食用菌品種多元化發展格局,大力推廣棚室立體栽培模式,確保食用菌產業規模化發展的良好勢頭,今年全縣計劃發展食用菌6014萬袋。目前已完成食用菌制作5430萬袋。
技術服務下鄉“實”
春節剛過,縣農業局就舉辦了為期一周的“全縣農業綜合技能培訓班”,利用農閑季節為全縣種糧大戶、合作社負責人、農資經銷戶送上了一份可口的“科技大餐”。培訓中,農民需要什麼、對什麼感興趣,就專門給講什麼,通過農民“點菜”、農業部門“買單”式培訓,使培訓工作更具針對性、趣味性和互動性。培訓內容全,包括田間種植與管理技術、大豆產業發展前景解析、農業專業合作社法規與運營、農資經銷法律法規、食用菌栽培與營銷等各個方面,參加培訓的農民統一安排食宿、報銷往返路費,費用全部由縣政府買單,參訓人員不需花一分錢,並免費獲得培訓資料,農民積極性非常高,培訓班共20場次,參加培訓人員達到120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5000餘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