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31日訊 近年來,哈爾濱市不斷推進綠色食品產業提檔昇級,多措並舉帶動綠色食品企業朝向更廣闊的市場邁進。但在“行進”過程中,很多綠色食品企業紛紛表示,人纔難尋,導致企業發展遭遇瓶頸。記者日前對此進行了采訪。
企業與應聘者難對接
28日,記者來到了2015哈爾濱春季大型人纔招聘會系列活動最後一場——綠色食品產業專場招聘會,進行采訪。
在哈市一處牧業有限公司的招聘臺前,記者看到該企業貼出的職位有配方師、助研員、助場員等,而在招聘啟事上,除了企業簡介,提到最詳細最具體的則是薪資待遇,除了基本工資、績效獎金、大小禮拜輪休等外,更有各種休假及新婚、賀子津貼、福利卡面值1000元等“意外驚喜”。
該企業現場招聘人員袁女士對記者說:“我們企業現在急缺專業的農業技術人員。配方師、助研員這兩類都需要碩士以上學歷,不但專業需要是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等相關專業,更要有一定的經驗;此外,一線的駐場員學歷專科以上就好,但因為條件艱苦,無論是應屆畢業生、還是往屆畢業生都不願意從事此項工作。”記者注意到一個多鍾頭的時間裡,只有5、6個人來此應聘並留下聯系方式。
隨後,記者又來到了一家五常米業有限公司的招聘臺前,招聘負責人陸女士說:“我們特別需要市場營銷和包裝設計等市場流通領域的人纔。因為公司總部在五常,所以很多應聘者都拒絕了。”她說:“其實我們缺少的不只是流通領域的人纔,更缺少種植研發人纔,大學生雖然經驗不足,但會給我們的企業帶來新的理念和新的知識,但現在很多大學生都不願意去一線,不願意去接觸土地,所以很多崗位我們都招不滿。”
涉農企業說人纔不好招,但求職者眼中工作還是很好找的。即將從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畢業的小王告訴記者,工作還是很好找的,我已經給幾家企業留了聯系方式,他們待遇薪資都可以,但我打算再選選。
東北農大的研究生小易告訴記者,我給很多企業都投了簡歷,能感覺出來綠色農產品企業還是很希望能招到人纔的。我打算先應聘一家企業,然後再繼續找。她笑著說:“我還是喜歡實力更強些,名氣更大些的。”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大多數涉農類的求職者眼中的“達標企業”多集中在大型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的實驗室。
人纔匱乏成企業發展瓶頸
哈爾濱市作為綠色食品大市,近年來屢出奇招,從培養綠色食品龍頭加工企業、到帶上產品游走“全國”為企業搭建展銷平臺、再到引導企業更多認證綠色食品標識,都使得冰城綠色食品不斷壯大。數據顯示,2014年,哈市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預計達3222萬畝,比上年增加50萬畝;產品認證數量預計達到2140個,比上年增加52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22個,比上年增加2個;創建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810萬畝,比上年增加50萬畝。哈市農委綠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哈市綠色食品品牌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但是發展的背後,亟待解決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人纔瓶頸就是其中之一。
記者曾連續兩年參加上海哈爾濱綠色農產品展銷會,在采訪參展企業時,很多企業都很直白地表示,不知如何向消費者推介自家的好東西。實際上,目前很多綠色農產品都缺少營銷策劃、包裝推介等一系列手段,而這背後凸顯出的問題是企業缺少相應的人纔。
在招聘會現場記者了解到,目前,哈市很多綠色食品企業都在謀劃“線上線下”無縫銷售,因此企業亟需懂得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等相關專業的人纔。在此次招聘現場,哈市一家畜牧企業在招聘啟事中就明確設置了“電商主管”的職位,該企業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招聘結果很不理想。”
哈市農委綠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不缺產品資源,缺的是系統的營銷手段,先進的生產管理理念等,而這些都需要通過引進人纔來解決。“目前,哈市缺少高科技、深加工的綠色食品企業,企業大多缺少知名度和影響力,很難吸引人纔;而現在剛剛大學畢業的大學生,或者學歷稍高的應聘者因為一線環境艱苦,大都希望在環境、條件不錯的大型企業院校的實驗室內工作,這就使得招聘企業與綠色人纔對接十分困難。”
專家:應聘者應找對“位置”
記者從哈市農委綠辦獲悉,今年哈市還將研究和探討發展綠色食品扶持政策,擴大哈爾濱地域資源優勢,叫響哈爾濱綠色食品品牌,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繼續保持領先地位,並繼續推進市場開發,擴大農博會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辦好哈爾濱綠色農產品展銷會(北京、上海、廣州),組織綠色食品企業產品進入黑龍江在全國各地設立的旗艦店,擴大哈爾濱綠色食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此外,還將進一步發展網上營銷、社區營銷、代理營銷、配送營銷,把市場做大做強,把哈爾濱綠色食品品牌做大做強。以上諸多舉措旨在推進哈市綠色食品產業不斷提檔昇級,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而要達到這一目標,人纔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哈市農委綠辦相關負責人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哈市今年將繼續大力推進龍頭企業發展,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推動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提高產業化生產水平,用影響力和知名度,來吸引人纔。
也有人力資源專家表示,應聘者應找對自己的“位置”,從基層做起,畢竟農業人纔還應該紮根一線。此外,哈市農業部門還應利用和整合各類培訓資源,開展農業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人纔培養作為農業農村人纔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重點培訓涉農的經營管理人員,使其率先發展為職業農民,起到先行示范帶動作用。同時,還應參照大學生村官政策,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到農村,創辦新型農業經營組織,或者到農民專業合作社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