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1日訊 圍繞加強生態保護與建設,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這一主題,自2014年4月1日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後,黑龍江省森工林區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停伐試點工作的部署,以轉觀念、轉方式、轉職能、轉重點、轉思路為主線,以嚴管理、嚴要求、嚴治林為手段,守住停伐警戒線,確保停伐工作停得下、穩得住、不反彈。
給龍江“綠色化”加速
3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綠色化”。這是繼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等“新四化”之外的“第五化”,是對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概念的提昇。
“綠色化”的內涵是什麼呢?就是不僅要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實現發展方式的“綠色化”,而且要使之成為高級別價值取向。“綠色化”的階段性目標,就是“推動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加快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促進資源節約循環高效利用、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朝著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目標進發。
“綠色化”概念的提出,無疑把生態文明擺到了非常高的位置,使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有了理論上的“抓手”,也有了實踐的路徑,即: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總體目標,“綠色化”則是具體道路。而在中國特色的總體道路中,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建設,都要“貫穿生態文明”。
“綠色化”對於肩負著1009.8萬公頃施業區生態文明建設重任,為建設好國家重要的戰略木材生產基地、守護好東北華北天然屏障不懈努力的我省森工林區來說,更明確了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更明確了“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生態建設綱領。
同時,“綠色化”也更堅定了他們用“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優勢轉換成經濟優勢,最終建設成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生態社會的信心。
此刻,沐浴在林區改革政策春風裡的森工,正努力給龍江“綠色化”加速。
營林走出產業化之路
走進鶴立林業局苗木中心展覽館,一行醒目的標語格外吸引人們目光,“營林產業化從這裡開始”。
鶴立林業局營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營林產業化簡單的說,就是要改變原有的苗木生產模式,在滿足生產需要的同時,與市場需求為導向,培育符合市場需求的苗木品種,依靠森工人多年來積累的苗圃培育技術與管理經驗,賦予苗木商品的標簽,保證生態效益的同時,從而獲得經濟效益。”
森工林區全面停伐後,苗木花卉培育,就成了鶴立林業局轉型發展的主體之一。早在2010年,鶴立林業局就開始在紅旗經營所建設了佔地面積1500多畝的花卉苗木綠化繁育基地。如今,基地已經由1500畝擴大到了3000多畝。鶴立林業局的營林產業化,已經擺脫了苗木生產自產自銷的局面,並面向全國形成了苗木培育、市場調研、管理規劃、商品出售、技術諮詢的一條龍服務模式,不僅帶動了全局的轉型發展,也為森工林區營林產業發展引領了方向。
目前,全省森工林區共有苗圃360處、4.1萬畝。省森工總局營林局局長張同偉這樣告訴記者:“今年我們還將成立苗木花卉產業化公司,從目前看苗木產業公司我們年初已經與北京的億利集團簽訂了苗木產業的意向協議,同時要求以合江為牽頭單位,組建由雙鴨山、鶴立、方正、山河屯等五個林業局組成股份苗木公司,走向市場,逐步帶動其他局苗木產業化的發展。”
可以想象,未來,隨著黑龍江森工林區的營林產業化發展的不斷加快,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將在這裡得以同步彰顯。
森防為生態建設保駕護航
初春,伴著尚未融化的積雪,一場別開生面的防火指揮員培訓會,在沾河林業局防火辦會議室裡有序進行。防火辦各部門負責同志、濕地管理局、各林場所、各管護站、武警森林部隊160餘人,共同探討提高森林防火技術水平。
“這是我們自2014年停伐以來我們沾河防火辦召開的第3場防火大會了,實戰演練也進行了4次,就是要做到無火同防,有火同撲,實現打早、打小、打了”,沾河林業局防火辦負責人介紹說。
在沾河林業局75萬公頃的施業區內,69%的面積分屬於沾河頂子、大平臺兩個國家級重點火險區,還有20多萬公頃的草塘濕地,防火形勢十分嚴峻。
沾河林業局在保證森防單位、人員全年經費1400餘萬元的同時,投入上千萬元資金,用於專業隊、檢查站、瞭望塔、邊界派出所等防火設施建設,並及時購置了防火車輛、風力滅火機、GPS等設備和物資,持續增強森防實力。林業局還將16臺履帶式水陸兩用運兵車,派到重點邊界站隊和林場(所)靠前駐防,有火就近載人出動。
防火期臨近,他們開始對施業區的116處野外機降場地、林場(所)的20個臨時機降場點,進行認真維護和清理,確保直昇機的起降安全。
高火險期時,他們還將每天派出直昇機載人巡護,實現了地空配合,立體化巡護和撲救山火的模式。
為了確保不發生重大森林火災,沾河林業局還組建了一支4臺履帶式森林消防車、60人的機械化滅火中隊,使滅火效率、林火撲救的科技含量、機械化水平等,明顯提高。
在已有11支局屬森林消防專業隊、20支林場(所)專業隊、650人布防的基礎上,林業局又在原生產單位抽調精乾人員成立45人的3個管護中隊,駐防在重點火險部位。高火險期,在南沾河、伊南河邊界駐防120人的“三清”巡護隊伍,武警森林部隊沾河大隊重兵前移,3個中隊分別靠前駐防在沾河頂子重點火險區的吉嶺庫林場、大平臺重點火險區的伊南河林場和幸福前線指揮部,加強林業局東、南部的駐防兵力和機降力量,從而提高了重點火險區就近處置林火的能力。
警力前移,形成了對施業區依法治火的警力全覆蓋;義務防火員和監督員隊伍,形成了群眾義務防火體系。
料峭春寒退去時,沾河林業局已經在林區公路乾線、主要道口,布設了9775塊各種固定森林防火標語牌;簽訂了森林防火公約13萬餘份;出動各類森林防火宣傳車2395臺次;印發各類森林防火宣傳品22萬餘份。同時,風力滅火機16733臺、各類撲火工具4.5萬把(支、套)、指揮車175輛、運輸車1046輛、履帶式運兵車29輛、水泵565臺、太陽能發電機619臺、微型發電機858臺、通信設備7693部等應急設備,已全部到位。
制度嚴 措施強 效果好
他們成立了停伐試點組織機構,全面負責停伐試點工作的組織和實施工作;落實了停伐責任,2014年4月1日後木材生產活動,一律視為濫伐,依法嚴肅處理,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嚴格控制2014年度木材生產計劃,對超出伐區調查設計和采伐申請,一律不予審批;全面清理嚴格稽查,健全“嚴打、嚴防、嚴控”體系,堵塞亂砍盜伐等非法來源木材銷贓渠道;適時開展“亮劍行動”,堅決打擊盜伐濫伐、違法收購木材、毀林開墾、非法征佔林地等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確保國有森林資源安全;開展專項監督檢查,預防超限額采伐問題發生。
廣宣傳 巧經營 重管理
為提高林區廣大乾部職工思想認識,增強責任意識,他們利用各級、各類媒體,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同時突出資源保護、轉型發展、產業項目、林地經營、多資源開發,科學編制森林經營方案;進一步完善森林撫育管理。實施森林撫育“十不准”:即不准出材,不准借撫育解決多種經營原料和燒柴,不准割經濟植物和藥材,不准借撫育亂砍濫挖、盜伐,不准無設計撫育,不准未經審批施工,不准出現作業不實、面積不准問題,不准以森林撫育產品抵工資,不准外委撫育,不准出現隱性消耗資源、破壞資源問題。
轉職能 善管護 嚴監管
實現了從以木材生產為主向森林資源管理為主的職能轉變,和從管理型機關向服務型機關的轉變。按照《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森林管護管理辦法》要求,實現了森林資源管護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和信息化建設,切實提高了森林資源管護質量和成效。
對轉型中的下崗富餘人員,做到“分流有途徑、轉崗不下崗、收入多渠道、增收有保障”。同時,確保新增財政資金監管到位,保障林區乾部職工的基本生活和社會正常運轉;細化措施,確保新增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使新增資金使用既符合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堅守政策底線,又符合森工林區實際,鼓勵改革轉型,有利於安置分流富餘人員。
截止到2014年3月30日,最後一個林業局徹底停止了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活動,檢查中沒有發現超限額采伐、無證采伐、越界采伐和超證采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