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4月10日訊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一旦確診需終生服藥。有統計顯示,我國帕金森病患者數量已達200萬。據省醫院神經內二科主任魏廣寬介紹,近幾年就診的帕金森病患者有所增加,每月都有至少2到3例,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很多中年人患上帕金森綜合癥。
老太患上帕金森 毛筆字畫成“毛毛蟲”
86歲王老太退休後很喜歡練寫毛筆字,但最近雙手開始不自覺抖動,小孫子指著她寫的字說,奶奶畫的是“毛毛蟲”。一次出門時,王老太跌倒骨折住進了醫院,檢查後被確診患上了帕金森病。醫生囑咐她每天每隔4個小時要吃藥,結果家人發現,老太一到服藥時間就變得焦慮,生怕錯過時間。
魏廣寬說,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多在65歲以後發病,主要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很多患者跌倒骨折入院治療後,纔被發現患病。另外,帕金森病患者約一半有抑郁焦慮表現,就像王老太這樣,尤其需要家人照顧。
每天8兩白酒 中年男一乾杯酒就灑
“我的脖子總感覺發直,動作也越來越慢,有時著急想站起來要費好大勁。”47歲林先生近來手抖得厲害,和朋友乾杯時,時常酒灑對方一身,最後被確診患上帕金森。林先生每天要喝兩頓白酒,每頓至少4兩,已連續喝了近20年,雖然也意識到影響了身體,但就是戒不掉。
魏廣寬說,像林先生這樣47歲就患上帕金森的患者也不多見,但近幾年帕金森確呈現年輕化趨勢,受常年飲酒、腦外傷、煤氣中毒、醫學藥物等影響,中年人也有患病危險。如果出現運動遲緩、姿勢平衡異常或流涎、表情呆板等癥狀,應及時到專科醫院診治,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