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4月10日訊 “我已經得了重病,主治醫生說就算扔再多的錢進去,也不一定會好,我已經70多歲了,我感覺沒有必要再治了,我不想給家裡添負擔……”這是一位罹患食管癌的老人留給家人最後的話語。
從這位老人的身上,我們不難看出很多人對癌癥的防治存在一些誤解。據黑龍江省乾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張博士介紹,現在我們對癌癥重新定義為:可以治療的慢性疾病。只要加強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再加上癌癥治療的新技術——細胞免疫療法,癌癥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
“癌轉移=死亡”是個誤區
據張博士介紹,對於癌癥,大眾普遍認為,癌癥初期也許還能靠治療多活一段日子,但隨著時間愈久,癌癥必然會發生擴散、轉移,一旦到了這一步,那就是無藥可救。其實,要提醒大家的是,這個觀念不一定正確。
首先,癌癥轉移現象只能說明癌癥患者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卻不等於癌癥患者不能治療,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其次,癌癥發生轉移是說明癌細胞正處於快速生長的勢頭,它的分化產生了質的變化。
癌癥轉移階段,傳統醫療傾向於采用放化療的方法殺死癌細胞,但是由於轉移的癌細胞彌漫於正常細胞之間,任何放化療的措施,都不可避免地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直接導致患者肌體自身調節的內環境更加惡劣。這就造成了部分癌癥晚期患者進行放化療後,作用效果都並不理想,甚至由於放化療的副作用,加重了對癌癥患者的傷害,最終導致死亡。“癌轉移了就得死”的錯誤觀念就由此而來。
其實在這個階段如果積極地采取提高肌體免疫調控能力的手段,配合殺滅癌細胞的治療,患者仍然可以轉危為安。許多癌癥患者發生了癌細胞轉移,最終仍然能夠康復不是個例,是有大量的事實依據的。
癌癥就是慢性病
慢而可控
張博士說,人們不僅要知道癌癥其實是可以轉危為安的,還要認識到,癌癥其實是一類慢性病,就如同高血壓一樣,你可以把它當做是衰老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一種生理異常,或者說生理過程。研究表明,每個老年人身上都有癌細胞。在老年死亡者中,四分之一左右身體內患有惡性腫瘤,人在慢慢變老的時候,身體中也難免會出現一些生理異常,就像機器老了要出問題一樣。
理論上講,癌癥是“內亂”,是一類有眾多因素參與的,主要涉及自身內在細胞代謝“紊亂”的,常有著緩慢發展過程的“內亂”,是自身的細胞出問題了。而且從正常細胞到癌細胞到癌癥,最快5年,通常需要10至20年,甚至更長。所以說,癌癥的本質只是一類慢性病。
當前,在世界范圍內,有大量的人群帶癌長期生活,而且生存期和生活質量都在明顯提高,可以說,癌癥已是一種可控可治的慢性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就曾指出,1/3癌癥是可以預防的,1/3癌癥是可以治愈的,1/ 3癌癥則是可以控制癥狀、延長壽命的。
癌癥是肌體免疫力下降的結果
知道了癌癥是可以控制的,就一定迫切想知道怎麼控制。在此之前,首先就要明
白是什麼原因令人得了癌癥,我們要控制的究竟是什麼?
張博士說,打個比方,我們把人體比喻成大地,癌癥就是大地上長的毒苗,這個毒苗不
是突然長出來的,是多年的土壤變壞纔導致毒苗長出來,知道這樣的道理你就清楚明白了,
為什麼毒苗經過手術挖掉之後還長新的?為什麼掃蕩式地以毒攻毒,毒苗還在長?土地變壞的土壤不解決,挖掉一棵毒苗,還會再長出新的,癌癥怎麼能根除呢?我們的身體是土壤,那麼免疫力就是決定土壤好壞的根本性因素。長期熬夜、壓力大、長期透支、飲食不規律等都會使我們的免疫力低下,而免疫力低下的身體是最容易受到癌癥的侵襲。這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不吸煙卻得了肺癌,有些人不喝酒卻得了肝癌。這些直接因素都沒有,但是他們還是病了,這就是機體免疫下降的必然結果。
提高免疫力是抗癌核心內容
張博士說,現在我們都清楚了,原來這一切的關鍵就在於人體自身的免疫力。
美國癌癥協會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體免疫系統的和諧是癌癥自然消退的主要原因。該研究發現,大約有10%的癌癥患者在不接受任何治療或接受少量治療的情況下出現自愈,癌癥一經自然消退很少復發。該協會對176例自然消退的癌癥病人進行了長期的觀察,發現只有10例復發,2例轉移。這一研究結果大大地鼓舞了人們與癌癥抗爭的信心和勇氣。
那麼,有什麼可靠的方法來幫助癌癥患者提高免疫力嗎?科學家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終於,腫瘤生物療法——細胞免疫療法應運而生。該療法通俗地說就是通過體外方式補充或者強化體內原有的免疫系統,從而讓免疫系統強大到足以戰勝腫瘤細胞。人體的免疫系統成分十分復雜,就像一個國家的軍隊分為陸軍、海軍、空軍等很多兵種,但共同的使命是保衛人體不受疾病侵害。一個國家強軍的方式可以通過增加軍人數量、配備優良裝備、加強訓練、增強各個兵種之間的協作等多種多樣的方式來實現,而增強人體“免疫軍隊”的戰斗力,使其達到最佳的戰斗狀態,抵抗癌癥,就需要細胞免疫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