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11訊 “十二五”期間黑龍江省共規劃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項目404個,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51億元,松花江乾支流水質明顯改善。國際通用評價治污成效指標溶解氧含量目前已穩定達一類水體標准,鱘鰉魚、鰲花、烏蘇裡白鮭等稀有魚類重現江中,大馬哈魚類大量回歸,一些珍貴的水禽已經有穩定的種群棲息。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將其納入到對市(地)黨政主要領導考核體系。我省對松花江堅持分區治理,強化水質考核評價體系建設。一是強化重點支流治理。按照“飲水安全、近水清澈、親水安全”的目標,在安邦河、呼蘭河、鶴立河等9條松花江重點支流推行“河(段)長”制,指導各重點支流成立協調機構,由河長單位牽頭編制全河段綜合治理規劃。目前,哈爾濱、雞西、雙鴨山、鶴崗、佳木斯等市都成立了機構,重點支流水環境質量整體得到改善。二是實施嚴格的流域跨行政區界水質考核體系和江河水質“黃橙紅”三色警戒制度。將松花江重點支流斷面監測結果同地方政府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掛鉤,定期通報轄區政府。三是在全國創先開展水生生物監測。結果表明,松花江乾流清水種類逐步增多,種群數量顯著增加,魚體內農藥、多環芳烴、多氯聯苯和重金屬等持久性污染物殘留量均達到標准要求,魚類健康狀況良好。
為防范流域環境風險,我省立足環境安全監管,建立流域治污綜合管控機制。一是嚴把環境准入關口。停止審批向松花江水體排放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項目。二是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連續組織開展了松花江流域專項行動、秋風行動、寒劍行動、後督察等一系列專項檢查、督察行動,強化對重點工業污染源和城鎮污水處理廠管理,加大農村污染防治整治力度,排污企業超標率明顯下降。三是嚴格防范環境風險。針對松花江流域產業布局環境風險高的現狀,建立起重點企業三級防控體系。堅持開展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演練,重大風險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基本實現了“力爭不發生,發生能控制,污染不蔓延,確保不入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