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科學抗癌大型義診』活動在哈舉行
2015-04-17 20:40:19 來源:東北網  作者:陳南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7日訊 (記者 陳南竹) 4月15日到21日是第21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本次宣傳周的活動主題是“抗擊癌癥,從了解開始”。為了加強腫瘤防治常識的宣傳,增強廣大市民科學防癌、抗癌的意識,促進哈爾濱市癌癥防控事業的發展,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哈爾濱市第一醫院、黑龍江省乾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了“科學抗癌大型義診”活動。

義診現場。

  4月17日是活動的第二天,上午9時許在哈爾濱市第一醫院門診樓一樓大廳義診現場,許多癌癥患者、家屬和市民前來諮詢抗癌、防癌的知識。據了解,本次義診搭建了一個由腫瘤科、普外科、感染科、婦科、骨科、呼吸科、消化科、腦外科、泌尿外科、精神心理科等十大科系的聯合抗癌義診平臺。除了哈爾濱市第一醫院各個科室的20餘名專家、教授參與了本次義診活動之外,主辦方更邀請到了我國重量級的腫瘤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副院長朱廣卿教授助陣義診現場。專家們不僅對有關癌癥的早期防治、術後護理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解答,同時還根據患者情況,為癌癥患者提供治療方案的建議。當然,也為不少精神緊張的“疑病”市民打消了顧慮。

  在義診的人群中,腫瘤中心的護士們向參加義診的群眾派發各種腫瘤治療相關的宣傳冊,還免費為前來諮詢的人們測量血壓、脈搏。義診中,哈爾濱市第一醫院院長孟慶剛教授也親臨現場,對參加本次義診活動的全體人員表示了親切的慰問,並親自向前來諮詢的患者做耐心細致的回答。孟院長介紹說:“市民的積極參與反映了人們對物質生活要求的同時,對健康生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這為本次義診活動推廣的主題‘抗擊癌癥,從了解開始’,對癌癥知識的廣泛傳播提供了良好契機。”

  我國著名腫瘤專家朱廣卿教授介紹說,我國每年新增癌癥病例310多萬人,平均每分鍾就有6個人被診斷出患有癌癥。說大家談癌色變並不為過,但事實上,癌癥雖然嚴重威脅居民健康,但並不意味著死亡,隨著對癌癥危險因素的認識不斷深入,以及早期診斷和治療水平的提高,癌癥不再是“不治之癥”,而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大約40%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40%是可以通過及早診治而治愈的,20%是可以長期帶瘤生存的。因此,只要我們更好地、更科學地了解癌癥,就可以防治和控制癌癥的發生和發展。

朱廣卿教授解答患者疑問。

  雙鴨山市市民趙中華是一名肝癌患者,得知此次義診活動後,特意坐早車和妻子來到活動現場,“我們外地的患者想來哈爾濱找專家看病十分不易,有時光排專家號就要等上好幾天,今天有這麼多專家免費義診,真是想都不敢想,我這大老遠的真是沒白來!”趙中華激動地說。

  “以前我去醫院看病都得先排外科再排內科,有的病友們看病還得排長隊找影像專家會診,光掛號費就得花不少錢,排隊那更是排不起。這次的義診中專家匯集,我這一個患者可以讓三、四個專家給看,既有效率又節省了時間和金錢。”剛剛診查完病情的哈市市民吳女士說。

  黑龍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張怡博士身邊圍滿了前來諮詢的市民,很多患者和患者家屬都非常想了解“生物治療”這項國際前沿的癌癥診療技術。張怡主任介紹說,人的體內本身就擁有一些具有殺傷腫瘤細胞功能的免疫細胞,但腫瘤患者體內本身的免疫細胞由於受到自身免疫抑制的影響,無法有效地抵抗腫瘤細胞的瘋狂增長。

  通過生物治療,從患者體內抽取部分免疫細胞,然後在其體外進行“培養、誘導、擴增”等一系列操作,使免疫細胞數量大大增加、抗腫瘤活性大大提高後,再把這些本來就來源於患者自身並在體外激活了的抗腫瘤效應細胞回輸到患者體內,讓這支經過特殊訓練的“特種部隊”去殺滅腫瘤細胞。

  這種生物治療方式不僅可以控制腫瘤生長,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更能延長患者生存期,是腫瘤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治療能有效清除手術、放療、化療後殘存的癌細胞及微小病灶,降低腫瘤的轉移和復發;能大量地、有效地補充患者因為患病而導致的白細胞數量下降的缺失;還能有效恢復和激活身體免疫機制,提高病人自身機體免疫能力,從而能達到真正治療癌癥的目的。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科學抗癌大型義診』系列活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