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7日訊 (記者印蕾 包海多 白林鶴 付巍)清晨7點,當大多數人剛剛開始為出門上班做准備的時候,綏芬河口岸等待過關的車輛已經排起了長龍,成為口岸一道獨特的風景,展現著百年口岸的活力四射。

綏芬河口岸。東北網記者 白林鶴 攝

企業報關。東北網記者 白林鶴 攝
車來車往中,綏芬河市藍洋經貿有限責任公司的報關員范珊珊來到海關報關大廳,電腦前,她熟練的打開“通關管理系統”,查看報關單的審驗狀態。
“這一欄顯示的就是無紙申報處理狀態,審核結束,已經通過了”。范珊珊指著電腦屏幕告訴記者。僅用幾分鍾,范珊珊已拿到相關手續,海關查驗中心開始對申報的貨物進行查驗。
番茄、洋蔥、黃瓜……一共7種,海關工作人員仔細核查貨物的品種和數量後,將相關手續交給范珊珊。拿著相關手續再次回到報關大廳,工作人員核對無誤後簽名蓋章,將幾頁紙交給范珊珊,范珊珊將單據放進掃描儀。

企業報關員將“關封”交給俄方司機。東北網記者 白林鶴 攝
“這些單據掃描成電子版後,我通過電子郵箱發給俄方海關。紙質的單據我放進信封、蓋章,只要把這個‘關封’交給俄方海關,這批貨物俄方海關就不再查驗了,快速放行予以通關便利。”海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一枚小“關封”,通關大提速。記者從綏芬河海關獲悉,自2014年8月開始,中俄海關監管結果互認合作項目在綏芬河口岸正式啟動。“監管結果互認”指的是兩國海關在預先信息交換的前提下,進口國口岸海關對特定商品認可對方監管結果,免於重復查驗並直接放行。

綏芬河海關工作人員查驗貨物。東北網記者 白林鶴 攝
“像水果、蔬菜這類商品,為保證新鮮,對通過效率特別高”,綏芬河源豐經貿有限責任公司業務部經理張冪告訴記者,“中俄海關監管結果互認後,通關時間縮短了一半,企業的成本也降低了”。
通關便利暢通,中俄貿易繁榮,成為百年口岸一道靚麗風景。展望明天,加速牽手龍江絲路帶建設,通關監管程序將更加簡化,監管結果互認試點范圍還將不斷擴大,信息交換“綠色通道”合作也深入開展,更多的中俄進出口企業將享受到雙向通關便利,奏響絲路新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