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底層微商賺錢難 :『先吃螃蟹』先富了 來晚的一筆沒成
2015-04-20 07:44:5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張姍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0日訊 今年24歲的李女士畢業後找了一份網編工作,由於母親生病,就辭職在家照顧母親。她覺得,不能在家這樣閑著,很想找個掙錢的路子。在晚上瀏覽朋友圈時,她經常能看見朋友分享敷面膜的自拍照,剛想評論“大晚上出來嚇人”調侃一下,發現圖片上邊還有這樣的圖說:“最近感覺皮膚變滑了,毛孔細了,其實我一直在敷XX面膜,大家也來用用吧!”她覺得掙錢的路子來了,於是也在朋友圈賣起面膜。

  朋友圈刷屏被好友屏蔽

  2014年10月,李女士也加入到微商行列。通過朋友介紹,她加入了一個專賣某品牌面膜的團隊。這個團隊是由一個上家和若乾個微商組成,誰需要進貨就和上家說,上家會從廠家拿貨分銷給各微商,或者直接幫著微商發貨給顧客。

  成為微商後,對於李女士來說,任何人都可能是潛在客戶,無論走到哪兒,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微信搜“附近的人”,然後添加各種陌生人為好友,把自己的微信名片發給朋友擴散,而且每天都在朋友圈裡刷屏,動員身邊的朋友幫忙轉發面膜廣告。她調侃自己“已經快走火入魔了”。

  “其實,在朋友圈賣東西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一不小心就會被屏蔽或被刪除好友。有一次,我最好的朋友就主動告訴我,她很不喜歡我總刷屏,已經把我朋友圈屏蔽了,希望我能收斂點,不要引起更多人反感。”李女士說,好友的勸告讓她心裡感覺有些不舒服,和好友的關系也疏遠了一些。從此,她由有空就發改為每天只在早、中、晚各發布一次廣告宣傳,每次盡量多發一些圖片,囊括更多信息。


 

    李女生拿著她代理的面膜。

 李女士囤的面膜。

  求“保險”親身試面膜 賣了半年沒一筆成單

  李女士代理的是一款國內品牌面膜,一貼售價30元。她表示,國內品牌都是廠家統一定價,代理該品牌的微商必須按照統一微信價賣,如果低價賣被查出,將會被取消代理權。國產面膜的利潤其實挺大的,賣價雖然固定,但進價是可變的,代理一次拿貨越多,進貨單價越低,獲得利潤空間越大,有時一貼面膜就能達到進價1倍甚至更高的利潤。例如,一貼賣30元的面膜就有可能獲得15元的利潤。

  這麼大的利潤豈不是每個賣面膜的都“發”了?李女士表示,利潤高,競爭也大,不是每個從事面膜銷售的都能賺到錢,這要看人們對品牌的信譽度和個人宣傳得好壞,一般都是“先吃螃蟹的人”積攢了不少客源先富了,她們這些後吃的往往會被淹沒在“面膜浪潮”裡。現在面膜從種類到品牌數量都大幅增加,消費者難免不會挑花眼,東西越多反而不敢輕易下單,也就造成他們這些後來者生意越來越難做。

  李女士賣面膜半年來,至今還沒有一筆成單。她說,雖然利潤擺在那,但能不能把利潤拿到手還兩說。在他們面膜團隊裡,像她這樣賣了半年還沒有賣出去的微商大有人在,但也有賣得好的,一個月的利潤比上班工資還多。像他們這種眼看著“肥肉”吃不到嘴的人,其中一些人最終不得不選擇退出面膜市場,另謀生路。

  被質疑“涉嫌傳銷” 微商銷售受影響

  去年面膜火爆微信朋友圈,今年微商賣面膜還能掙錢嗎?采訪中,先入行的微商們都說,今年微信朋友圈裡的面膜生意依舊不錯。

  微商是靠口碑推薦的,只要產品靠譜,就能獲得顧客信任,然後還要多做促銷活動,拓寬傳播渠道,如免費試用、限量特供、有獎游戲、公益贊助等等。

  今年,朋友圈裡曾有人對面膜銷售的運營模式發出“涉嫌傳銷”的質疑聲,對微商賣面膜產生一些影響。對此,微商們表示,現在大多微商的代理機制都是一級一級地分銷。傳銷沒實物,虛假、誇大宣傳;而她們做微商都是以實物交易,代理的商品都從正規渠道進貨,每個人賺的錢都是通過努力經營所得。目前,實體店中的商品銷售都是掙取商品差價獲利,而且微商也不強買強賣,都憑自願,除了沒有門面,微商與實體銷售沒什麼區別。

  李女士在微商發布的信息不一定是本人的,但都是真實的。她表示,在他們的面膜團隊裡,成單記錄、客戶反饋等信息,大家都可以互相用,團隊以外的人用就屬於侵權了,是不可以的。另外,她賣面膜一定會自己先敷一貼試試,一方面是看看面膜用了會不會有不良反應,另一方面是感受面膜的效果,和顧客交流的時候更有說服力。

  李女士說,微信賣東西一般都是貨賣熟人,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如果東西不好,一個是客源不能保證,再者朋友關系也不好處了,因為點小利益傷感情,反而因小失大。所以,微商都會先把自己當作“小白鼠”,自己先試用,認為好的纔會推薦給別人。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彭佳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