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0日訊(記者 欒微)“你知道昨天是誰給我過的生日嗎?是我鄰床的新室友——我們東北林業大學的校長楊傳平。”4月17日一早,回想起自己難忘的21歲生日,林學2013級1班的曹旭東一臉興奮。“校長怎麼知道你的生日?怎麼還成了你的室友呢?”面對疑問,曹旭東說:“校長不僅和我們同就寢,還和我們同上課、同討論、同用餐、同鍛煉、同分享,24小時都和我們在一起。這樣的一天,不僅是校長的新體驗,也讓我們近距離地了解到校長更多的側面。”

校長聽課,認真記筆記。
同學習——“校長記筆記一下就叨住重點”
4月16日早上,哈爾濱下起了小雨。東北林業大學丹青樓405教室迎來了當天的第一節課——《森林氣象學》。授課教師韓冬薈借著早晨的小雨,請學生們回憶以前講過的降水形成的三個條件。一切都很正常,可是一切又有點不那麼正常。
同學們發現校長楊傳平坐在他們中間,跟著大家一起在課堂聽課。雖然校長聽課是一件普通事兒,可這次聽課卻和以往不同。因為從這堂課開始,楊校長將親身體驗大學生一天的真實生活。
“我以為校長聽課就是走走過場,沒想到他聽得特別認真,我瞄了幾眼校長的筆記,發現記得特別工整,而且記的全是老師講課的關鍵詞,一下子就叨到了重點,真不愧是校長。”坐在校長旁邊的林學2013級1班班長李坤說。
“我一般都提前10多分鍾就會到教室上課,沒想到校長來的比我還早,而且還坐在了第一排,真是太認真啦。”下午和校長一起上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李萌說:“以前我們都不太重視有些枯燥的思政課,看到校長聽得津津有味,我覺得以後我們也應該好好學學。”
這次的體驗活動中,楊傳平特意選擇了一門專業基礎課、一門公共課,“學生來學校的主要目的就是學習知識,雖然之前老師知道我要來聽課,可能做了一些准備,但是看到老師能夠結合多媒體,有聲音、有圖片,全方位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學效果很好、課堂紀律也不錯,我覺得我們的教師具備了應有的水平,對此我十分欣慰,”楊傳平說。對於發現的問題,楊校長也對教師及時指正,比如建議老師針對不同文、工、工科專業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授課風格等。

校長跟同學們一起分組討論。
同討論——“校長說起政策數據,張嘴就來太強大了”
上午10時,結束了《森林氣象學》的課程,楊傳平來到了文博樓601,參加在這裡舉行的“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主題團日活動。“這是俄語2014級1班學生的活動,雖然他們不是學林學的,但是作為林業大學的學生,他們也應該為生態文明作點貢獻,我想和他們聊聊。”楊傳平說。
在主題團日活動上,來自山西、河北、湖南等全國各地的同學紛紛發言,痛說環境污染給自己生活帶來的變化,喚起大家對於環保的重視。
聽了同學們的交流,楊校長表示,不論是工業還是農業,都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而林業由於具有其他任何行業所不具備的實體,所以林業可以維護環境、恢復環境、保護環境、建設環境。他希望東北林業大學的學生,不論未來從事什麼工作,都應該成為生態文明的宣傳者和實踐者。
當天團日活動的主持人騰躍稱楊校長是“可愛的老先生”,他說:“校長的專業知識真是太厲害了,對於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政策、數據,張嘴就來,真令人敬佩”。

校長和同學們一起在食堂吃飯。
同進餐 ——“校長帶頭光盤兒”
“哎呀,校長來得太突然了。我一直發蒙呢,忘和校長反映反映我們寢室供暖不太好的問題了。”剛和校長一起在學生食堂吃完午飯的林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張宇說。
當天中午,郭容川、張宇在飲食中心二樓正吃飯,楊傳平校長端著打來的飯菜坐到了他們旁邊。“你打這菜花了多少錢?一個月吃飯600塊錢夠嗎?你們出去吃飯是AA制嗎?班裡有生活困難的同學嗎?”校長和他們邊吃邊聊,讓郭容川有點恍惚:“平時都是開會的時候,見到校長坐在主席臺上,離得遠,甚至連臉都看不清。沒想到今天校長竟然和我一起吃飯,還和我們聊了那麼多。”
而校長的“光盤”行動,更是讓同學們深受觸動。“我看到校長打了兩個菜,吃光一盤以後,還特意把這盤菜裡剩下的菜湯倒到另一個菜盤裡,最後都吃光了纔結束‘戰斗’。校長這樣以身作則,以後我們也要珍惜糧食。”張宇說。

體育館裡,校長跟同學們練起了乒乓球。
同鍛煉——“校長和我一起自拍,感覺萌萌噠”
下午上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楊傳平作為乒乓球協會的名譽會長,來到學校新體育館,換上運動服,和協會的同學們一起來了一場對抗賽。
“加油、好球、哎呀……”伴隨著楊校長的每一次扣殺,同學們不自覺地發出一聲聲喝采和惋惜。看到有時因為扣球失誤,楊校長會狠狠地跺腳,打出好球時會不自覺地握拳鼓勁,同學們覺得這樣的校長是他們以前沒見過的。14級法學專業的趙興宇說:“剛纔我要和校長一起自拍,校長還讓我把他拍好看點,太親切啦。”
連贏了校長兩局的林學院大四學生於澤洋說:“我們知道楊老師是學術達人,沒想到乒乓球打得也這樣好,真是文武雙全啊。”問他為什麼不給校長“放放水”,他認真地說:“‘放水’是對老師的不尊重,而且校長水平挺高的,只是不太適應我怪異的球路和場地,纔會輸給我。後來我們練習的時候,我發現校長的基礎還是相當不錯的。”

校長給“新室友”過生日。
同就寢—— “校長給我過生日”
晚自習的時間,校長又去了《成棟講壇》跟同學們分享志願服務的故事,然後楊校長又到圖書館轉了轉。看到晚上9點,圖書館依舊燈火通明,眾多東林學子都在這裡安靜地學習、讀書,楊校長十分欣慰。“學校不斷加大圖書館的建設投入,就是希望能夠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夜深了,楊校長將要到學生寢室就寢。誰都不知道,他還給同寢室的曹旭東同學准備了一份意外的驚喜:“上課的時候,我仔細看了學生們的資料,發現有一名同學今天正好過生日,我想給他送上生日的祝福,所以讓女兒給他定了一個蛋糕。”
齊唱生日快樂歌、吹蠟燭、分蛋糕……歡樂的氣氛讓周圍寢室的同學們都聚到了楊校長所在的寢室,而楊校長也“東拉西扯”地和同學們聊天。從食堂飯菜到wifi覆蓋,從以前自己住16個人一間的宿捨到即將建成的大學生活動中心,從年輕時乾農活兒到任校長以後乾工作……
閑聊拉近了校長與學生的距離,不知道是誰開始親切地稱呼校長為“大師兄”,而同學們也七嘴八舌地為學校的發展建言獻策——“能不能給寢室建通宵自習室?”“新建宿捨樓怎麼分配?”“學校網速能不能提速?”……對於學生們的建議、意見,楊校長耐心解答,他說:“我會把大家的合理意見都帶回去,希望我們共同努力,把學校建設好。”
不知道不覺間,時針已經指向了22:30,到了熄燈的時間,可校長和同學們心中的激動卻久久不能平靜。同學們忙著曬微博、刷朋友圈,而已快30年沒有住過學生宿捨的校長楊傳平,如今躺在8人一間的寢室中,心中也是思緒萬千。“新時代大學生和以前的孩子不同——他們有主見、更自我,如何教育好90後學生,是教育者面臨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