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  經濟旅游圖片
搜 索
綏芬河『國際列』(上篇): 日行幾十裡 近看兩國間
2015-04-21 09:10:43 來源:生活報  作者:崔立東 丁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懸掛中國國徽的“出國小客車”整裝待發

  旅客紛紛登上“出國小客車”

  核心提示

  “嗚——”

  1991年1月1日,伴隨著蒸汽機車的一聲長鳴,編號為“402/401”次的“綏芬河——格羅迭科沃”出國小客車徐徐開出綏芬河火車站,開啟了全程26公裡的跨國之旅,從中國奔向俄羅斯。一路上,乘客的目光被窗外吸引,興奮而好奇。綏芬河至格羅迭科沃區間出國小客車的開通似乎是一種預示,次年,國家首批沿邊開放城市名單中綏芬河市被列入。24年間,出國小客車在中俄26公裡的距離之間循環往復,累計運行45萬餘公裡,運送中外旅客500餘萬人次。從這裡出發,中國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19日早上5點鍾,乘務員侯文靜就起床了。她的首要任務是給上高三的女兒做好飯、收拾家務,女兒上學後,她開始打理自己。7點半,她帶上飯盒,准時到崗點名,9點半,隨著“嗚”的一聲笛鳴,侯文靜和她的伙伴們便開始了“一天往返兩國”的乘務生活。一天出一趟國,對於侯文靜和她的車組人員來說,已是生活常態。

  創“三個世界之最”——最短、最慢、最貴

  侯文靜告訴記者,這趟列車從綏芬河發往“格城”編號為402次,標准運行時間是1小時,但晚點40分鍾至1個小時屬“正點”,這已經成為習慣性誤差被各方接受。這趟列車通常會在10點40分至11點間到達俄羅斯格羅迭科沃火車站。當天下午1點30分,這列出國小客車變更為401次,從格羅迭科沃返回綏芬河。下午3點,侯文靜和伙伴們“正點”抵達綏芬河站。間隔近6個小時,記者還未離開綏芬河站,侯文靜已經完成了一次完整而復雜的跨國值乘之旅,到站了。

  侯文靜說,這趟列車往返一次,全程就一站,終點站“綏芬河”或“格羅迭科沃”,“晚點是它最大的特色。”她說,車上,旅行社導游為了安撫急躁的游客,在介紹行程時,會說這輛“國際列”創造了“三個世界之最”——世界上裡程最短、運行時間最長、票價最貴。26公裡的運輸距離、96元票價、一兩個小時的運行時間,無論是運距、運價還是運行速度,誰能說這不是“之最”?

  國際候車廳聚集了許多等車的旅客

  等待安檢的俄羅斯游客

  人和行李要過三關 乘車安檢比飛機還嚴

  綏芬河火車站客運主任謝國娟告訴記者,這列出國小客車的乘車程序跟乘飛機的程序一樣,要進行嚴格檢查,在開車前一個半小時乘客便進入了安檢程序。除車票外,還要提供護照、健康證,乘客和隨身行李在經過邊防檢查、海關檢查、衛生防疫檢查後方可上車。

  19日8時許,火車站黨辦助理侯金梁引領記者試圖進入檢票區域采訪,被身著武警制服的邊防警察阻止。侯金梁說,從8點開始安檢到9點半發車這段時間,這個區域“車站已經說了不算”,這個區域交給了“邊檢”,成為軍事管理區,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進入。

  在獲知記者采訪意圖,經請示上級批准後,記者被邊檢方面允許“有限制”地進行采訪。

  “出國小客車”簡朴又復古 綠皮車廂擋不住“國際范兒”

  綏芬河人習慣稱對面的城市為“格城”,習慣把這列出國小客車稱為“國際列”。其實,這種稱呼是不恰當的。客運主任謝國娟介紹,這趟列車嚴格來說不屬於國字號國際列車,是區域管理運營的跨境旅客列車,“我們只能稱之為‘出國小客車’”。所以,它身上就有了地方特色和“小家子氣”,但綏芬河人卻不這麼看,仍堅持把它稱為“國際列”。

  “綏-格”出國小客車由一個內燃機車牽引,加掛六節車廂,其中有一節工作人員車,一節行李車,另外四節為旅客車廂,沒有餐車和臥鋪車。根據實際需要,列車可增掛車廂,但不能超過11節。受多方因素限制,這列出國小客車至今還在使用已經被淘汰的綠皮車廂,其牽引機車現已改為內燃機車。不過,“綏-格”出國小客車這種簡朴、復古的裝扮,如今卻成了中外旅客眼中的“景觀”。

  開始安檢後,“邊檢”同意記者進入站臺采訪,只見這列出國小客車超有“國際范兒”,藍色車頭懸掛著紅色國徽,綠色車廂雖只有6節,但不失古朴、莊重。從綏芬河這個百年小站出發,來一次說走就走的國際旅行,豈不快哉!

  多彎道 頻讓車 常晚點 路上基本在“爬行”

  謝國娟說,“綏-格”出國小客車或許真是導游所說的世界上運輸距離最短的“國際列”,兩站相距僅26公裡,在中國境內區區5.9公裡,俄羅斯境內“長達”20.1公裡。路上翻山越嶺,多為彎道,還要穿越6個山洞,車速根本提不起來。加之每天有十五六列貨車往返,線路異常繁忙。這列行駛在該線路上的唯一旅客列車,經常要給貨車讓行,導致經常晚點。

  今年50歲的老火車司機劉春和開了21年火車,但開這條線他還是“新手”,劉師傅說他“纔跑5年”。“由於彎道多,曲線半徑小,車速根本起不來,列車基本處於爬行狀態。偶爾時速達到40公裡,也只是‘瞬間’時速。”劉師傅介紹,這段線路是典型的“騎馬線”,中方鐵軌軌寬1435毫米,俄方鐵軌軌寬1520毫米,不同軌距鐵軌交錯並行,使用同一路基,其實還是一條單線,“讓車頻繁,走走停停,根本開不起來”。

  “在這條跨境鐵路上開車,運行規則與國內基本相同。”劉師傅說,“行車信號跟國內一樣,紅燈停、綠燈行,不同的是國內信號標示在左側,俄羅斯信號在右側,另外,還要時刻看准軌道信號,‘W’是俄羅斯寬軌,‘Y’是國內准軌。”

  劉師傅說,最近幾年,出國小客車運行狀況得到很大改善,中俄兩國鐵路部門議定,在該線路上要優先保證客車通行。不過,在這條中俄跨境鐵路貨運黃金通道上,要保證客車優先通行仍不現實。

責任編輯:強銳

【專題】綏滿鐵路1480行紀-綏芬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