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聚焦龍江絲路帶:對俄境外農業合作再昇級
2015-05-12 08:04:4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關顯昌 井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5月12日訊 “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作為國家“一帶一路”開放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位於東北亞核心區的龍江大地帶來合作和發展的絕好契機,墾區發揮地緣優勢、設備和技術優勢,對俄境外農業開發乘勢而上。

  據統計,墾區共有38個農場地處中俄邊境,與俄羅斯接壤或隔江相望。目前,省農墾總局下屬的牡丹江、寶泉嶺等6個管理局26個農場在俄承包土地196萬畝,機械2100臺套,累計生產糧食70餘萬噸。作為先行者,牡丹江管理局2011年在濱海邊疆區建立了專門對俄農業綜合開發的農場——新友誼農場,經過4年的探索實踐已發展到18個分場,對俄總投資近3.2億元,累計生產糧食40餘萬噸,已成為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最有影響的農業合作企業。

  創新模式 對俄農業開發穩步推進

  4月,牡丹江管理局境外農業備春耕異常繁忙。近日,遠在俄羅斯列索紮沃斯克盧諾夫卡的新友誼農場翻譯王文慧通過微信告訴記者,從正月初八開始,新友誼農場人員紛紛來到俄羅斯,協調當地農用物資企業,溝通各分場備足農用生產資料。

  農時不等人。每天,新友誼農場的領導班子3點多起床跑地號,副場長殷曦叡告訴記者,27日,新友誼農場慶豐分場播下了境外第一批種子,目前玉米播種達到5500畝、大豆4000畝,每天播種進度1000畝左右。

  農墾牡丹江管理局境外農業開發采取集團化模式,新友誼農場是由管理局統一組織規劃、局屬各農場全力參與的組織架構,形成了管理局、新友誼農場、新友誼農場分場、家庭農場4個層面。管理局對新友誼農場實施管理;新友誼農場和13個農場對新友誼18個分場實施雙重管理;分場組織和管理家庭農場。權責明晰,快速發展。2014年耕種土地48.4萬畝,生產糧食9.5萬噸。今年,計劃播種面積66萬畝。

  抵御風險 對俄農業產業體系日臻完善

  5月1日,來自北大荒的第一家“豆珍故事”體驗店落戶哈爾濱紅旗大街,吸引顧客紛紛駐足的一個亮點就是:這裡所有產品的原料均來自農墾牡丹江管理局境外農場生產的各種有機、非轉基因豆類。去年,受俄羅斯盧布貶值影響,境外農業受到極大衝擊,產出的糧食低於成本價。面對突如其來的“銷售風險”,農墾牡丹江管理局於去年11月11日召開緊急會議,實施境內境外“一盤棋”及農產品價格聯動措施,以保護價收購域外家庭農場大豆,回運至國內加工企業加工增值。

  從今年2月初開始,從密山、虎林和綏芬河口岸,火車、汽車從俄羅斯回運的大豆和玉米紛紛送到了八五一一農場北大荒工業園區進行加工。目前,已經回運大豆5000噸、玉米4500噸。

  玉米加工成飼料用於管理局畜牧業,大豆加工成豆珍面,冷榨出的油賣給食用油企業,一條從國外到國內的農業產業鏈誕生了。1月6日,牡丹江管理局黨委確定在八五一一農場建設新友誼食品有限公司,用於加工豆珍面系列產品。農場通過股份制籌措資金,僅用66天就建造了一座年產豆珍面3000噸的加工廠,成為管理局優化產業結構,完善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突破口。在打開歐洲市場的同時,又在國內積極尋找合作伙伴。4月27日,來自墾荒人集團總部和全國21個省市分公司的負責人齊聚牡丹江管理局,開展綠色特色產品暨新友誼豆珍面營銷對接活動。

  為了解決在境外種植的水稻銷售問題,新友誼農場與俄羅斯柴琳娜公司合作,加工成大米在當地出售,用盧布購買當地化肥,化解盧布貶值的風險,確保管理局農業“走出去”可持續發展。

  適應新常態 對俄農業引入混合經濟

  按照中央一號文件中對農墾改革提出的“農場企業化、墾區集團化、股權多元化”意見,牡丹江管理局境外農業開發采取多元引入合作伙伴的方式,加快發展混合經濟,形成了“三產聯動,兩化(產業化和專業化)輔行”的發展格局。

  新友誼農場先後與華信阿爾瑪達、柴琳娜公司、虎林松海公司、正大桑田(上海)農業有限公司、俄羅斯紮魯比諾港等簽訂了合作協議,分別在種植、租賃土地、糧食加工、物流等方面合作,為管理局境外農業產業化發展銜接上了資金鏈和銷售鏈。

  其中,新友誼農場與正大桑田(上海)農業有限公司合作已完成境內外公司注冊,境內公司以貿易為主;境外建立水田和旱田作物種植基地,以稻米為突破口,銷往上海高端市場。農場又與紮魯比諾港簽訂合作協議,將加快位於哈桑區的物流基地建設,主動融入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成為貫通至上海自貿區、長三角和珠三角等沿海地區通道的節點,實現主產區與主銷區直接對接。

  目前,農墾牡丹江管理局正積極推進與一拖集團的多元合作,組建合作公司,在境外使用中國品牌農機。堅持農牧結合的導向,按照參股不控股、分紅不經營的原則,計劃與英瑞斯公司一期養殖生豬10萬頭;探討奶牛和肉雞養殖,爭取將境外種植的玉米就地消化。

  擬進駐俄羅斯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米哈伊爾洛夫斯基區農業集群,發展加工業和物流業,通過品牌的樹立,吸引世界500強企業加盟合作。

  發展國際物流業,建立國際股份制管理運輸車隊,運輸車隊春秋季節負責農業生產田間運輸及生產資料運輸,夏季和冬季回運牧草及糧食,助推口岸經濟的繁榮。

責任編輯:呂博

【專題】奮力走出黑龍江全面振興新路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