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5月15日訊 14日,生活報報道了居民樓內的“昕芮微整”給一市民做瘦臉後,造成臉爆皮紅腫的事件……當天又接到投訴,愛美的李姐花4000多元在哈市一民宅裡做了雙眼皮手術,術後眼睛卻睜不開了。進行修補手術後,竟出現左眼角鼓包、右眼皮上翹的情況,可能還要做第三次手術……

1手術過程:沒簽協議沒檢查直接動刀
賓縣來哈務工的李姐20年前割了雙眼皮,但恢復效果一直不理想,追求完美的她總想著再為雙眼皮做次美容。“朋友說有一家美容院雙眼皮做得很好,看著特別自然。”去年11月,在朋友的推薦下,李姐來到了哈市革新街附近名門公寓六樓C座,與工作人員商談後支付了4000多元的手術費,一位姓孫的負責人給她重新做了雙眼皮整形術。
“在做手術之前,他們沒讓我簽訂任何協議,也沒有做術前檢查,只是簡單地打了麻藥。”李姐說,孫醫生用刀切開眼皮後,在做整形時碰到了她的眼睛,之後就感覺不對勁,眼睛睜不開。“我問她這是啥原因,她說術後恢復一段時間就好了。”
2修補無效:左眼角鼓大包還得手術
做完手術之後,李姐按照孫某說的,等著眼睛恢復,同時又覺得左眼不理想,就和孫某商量,今年二月份又去做了修補。再次來到名門公寓六樓C座,孫某為李姐仔細檢查了雙眼皮,“這裡多塊肉,就像韭菜葉那樣,把它割掉就好了。”聽到孫某如此答復,欣喜的李姐決定再次進行手術。
萬沒想到,手術後左眼角留了疤,然後慢慢鼓出一個包,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包也在逐漸長大,而一直等待恢復的右眼也沒有見好,這下李姐不淡定了。
記者見到李姐時發現,她的雙眼皮都很寬,右眼皮稍稍上翹。“現在,總感覺有人向上拽著我的眼睛,特別不舒服,而且在外面呆時間長了,眼睛就不得勁,得總按摩,再不就得總揪著右眼。照目前的情形,沒准還得做第三次手術呢。”李姐無奈地說。
3記者調查:“美容師”竟是高級紋繡師
事後,李姐多次找孫某協商,對方退還了她4000塊錢的手術費,不過眼皮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一氣之下,李姐把這件事向衛生、公安等部門舉報,為自己維權。
當天上午,記者與哈市南崗區衛生監督所醫政科的執法人員來到現場發現,該美容院位於一家公寓6樓的民宅裡,沒有掛牌匾,美容師都不見了,監控器也撤了,裡面布置得像是一間公司,屋內沒有懸掛任何美容的相關資質證明。通過粘貼在牆上的宣傳板得知,該美容院名叫“冰潔繡苑”。據現場自稱負責人的男子介紹,做雙眼皮的美容師叫孫小影,但從李姐提供的照片來看,孫小影取得的資質是高級紋繡師,可以做紋眉和眼線這些東西,但割雙眼皮已經屬於醫療美容,超出了這個范圍。

4執法部門:涉嫌非法行醫將進行處罰
南崗衛生監督所醫政科科長王迪非介紹,經檢查,該美容院在沒有相關資質的情況下,給消費者做雙眼皮手術,涉嫌非法行醫。隨後,執法人員做了現場詢問筆錄和約談通知,通知美容師到衛生監督部門接受處罰。記者注意到,在執法人員的問詢下,自稱是美容院的負責人說了這樣的話。
執法人員:你們有相關資質嗎?
負責人:不太清楚。執法人員:沒有資質不能給別人做美容,你知道嗎?
負責人:她學過紋繡,有高級紋繡師執照。
執法人員:必須有醫療資質,紋繡師證不可以做這些!
負責人:我不知道這個……
在此,王迪非提醒廣大消費者,在愛美的同時一定要掌握相關的常識,一定要正規的、資質齊全的醫療美容機構去就診,就診的同時也要了解一下給你做診療的人員,是否獲得了相關的資格和資質。
熟人介紹靠譜?現場直播可信?
民宅做微整5大誤區坑死你
兩天來,記者在街頭隨機采訪了多位女士,竟發現很多人都覺得“民宅微整”比較靠譜。為何會如此呢?記者采訪了多位整形專家和醫生,揭開了其中5大誤區。
誤區:熟人介紹更靠譜
“我去的微整工作室都是一個好姐妹介紹的,我們可是十幾年的老鐵了,難道她還能忽悠我?”女孩靜靜表示,看到效果好她纔會去做微整,根本不擔心遇到黑店。真相:體質不同效果差很大
“熟人介紹看似靠譜,實則有兩大隱患。”一位業內人士稱,“個人體質對微整形影響很大,正規店手術前必須詢問病史,但‘民宅微整’則根本沒這一步。也就是說,朋友做得效果好未必適合你,甚至可能傷害皮膚。再者,‘拉客給提成’情況也比較常見,朋友未必是真心推薦。”
誤區:朋友圈“直播”更可信
“我在朋友圈全程看的微整直播,那個女孩的下巴明顯豐滿了,難道這還能有假?”女孩唐唐自信地說。真相:失敗的情況根本不發
“微整形的效果有一定的延後性,當時挺好可能後來變得越來越糟,我們曾接到多個類似情況的患者。”哈醫大一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郝立君教授提醒,“只發手術時的照片,後來如果出問題則根本不發,看起來當然是個個漂亮,這種直播根本沒有可信度。”
誤區:“民宅微整”便宜方便
曾經做過微整形的婷婷表示:“微整形美容院設在小區裡特別方便,如果出現問題,我也可以隨時去找她。”真相:主要為了逃避打擊
“民宅衛生條件不合格,沒有消毒和急救設備,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沒辦法搶救,出現問題他們立馬跑,你連人都找不到!”一位業內人士稱,之所以設在小區內,是因為客流量固定而且方便更換地點,最主要的是能夠逃避執法監管且不用辦理相關證照和繳費,利潤驚人。
誤區:全外文藥品更有效
“有人說全外文的藥不靠譜,我卻覺得反而更安全!一個中文都沒有,肯定是實實在在的進口藥。”趙女士十分認同全是外文的藥品,認為它們更加有效。真相:沒有中文說明都算假藥
“這些全外文的藥品多數都是網上購買的,售價上千元的進價纔10幾塊,效果可想而知。”郝立君提醒。另外,記者從食藥監部門了解到,根據相關規定,沒有中文說明的進口藥品一律以假藥論處,根本不存在“純進口藥無中文的情況”。
誤區:有專家親自手術
“我聽說有一家微整是大醫院的李教授親自手術,肯定挺靠譜!我決定去試試。”女孩靜靜認為,既然這麼有名的醫師都來了,這家“民宅微整”一定挺不錯。真相:只是宣傳噱頭
“‘民宅微整’的人員大多沒有相應資質,他們僅僅通過小型培訓就立馬上崗,很不安全。”郝立君提醒,“有資質的醫師應在自己登記的醫療機構中做手術,不能去其他地方做,更不會在民宅內做美容注射,這只是宣傳噱頭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