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5月18日訊 自從5月14日,本報連續關注“民宅微整形”以來,陸續有多名市民向本報反映了自己被坑騙的遭遇。一個個整容變毀容的案例,讓記者觸目驚心。
“本想豐額頭顯得天庭飽滿,沒想到竟鼓出一個厚三四厘米、長寬四五厘米的大包!老公說我像大鵝!我真不想活了!”17日,哈市41歲的孫女士向本報講述了她在一處民宅做微整形被騙的悲慘經歷。
忽悠動心被說臉不立體永久豐額頭纔4000元
今年41歲的孫女士家住南崗區,之前曾在一家美發美容館工作。兩年前,她認識了一名叫張明的男子,該男子自稱在某家整形醫院做客服工作,能拿到玻尿酸、膠原蛋白、美白針等產品,還說自己有兩年的注射經驗。由於兩人都從事美容相關職業,有很多共同話題,慢慢熟絡了起來。
去年底,張明告訴孫女士,他開了一間“微整形工作室”,不少原來去整形醫院的顧客,現在都在他那裡做,手法一樣又便宜。
“你的額頭不豐滿,臉看起來就沒立體感。”張明跟孫女士說。孫女士雖然年過四十,但保養得當,看起來不過三十出頭,張明的話刺痛了她的心。“只要注射一針生長因子,組織細胞就自然生長,永久豐滿。如果在正規的整形醫院,要收兩三萬呢,在我這裡只收4000塊,誰讓咱倆這麼熟呢。”被張明成功“忽悠”後,孫女士決定一試。
出乎意料額頭每天都在長不敢見人辭職了
一開始,看著鏡子裡漸漸豐滿起來的額頭,孫女士很滿意。然而好景不長,兩個月後,她的額頭開始發紅,而且絲毫沒有停止生長的意思,最後額頭凸出一個大包,從側面看就像雞蛋一樣。手足無措的孫女士找到了張明。當她第四次來到工作室後,張明為她打了消腫針,但額頭仍然每天都在長大。
“平時出門,別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我,連我老公都說我像大鵝,怪我亂整,太自卑了。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我都不會出門,即便出門也會用絲巾把臉包起來。因為不想見人,我連工作都辭了。”孫女士告訴記者。
“可是,躲在家裡也不能解決問題。”5月初,孫女士來到哈醫大四院整形科,花了1萬多塊為額頭上的鼓包做了清除手術。“術後,醫生告訴我腫塊是一團團的結締,為注射生長因子所致,如果再拖下去,只會越長越大。手術清除了大部分,現在外觀上終於恢復了正常。但只要有殘留,就可能繼續生長,我現在就希望額頭能保持原樣,別再長了。”孫女士失落地說,“我也試著找張明,讓他退我費用,可他的手機一直處於關機狀態,有一次我換了號打過去,他說工作室不乾了,他去外地了。”
權威說法很難清乾淨有殘留就可能生長
“目前,國內還沒有正規批准生長因子用於整形美容填充,正規的醫院、整形醫院不會將這種物質注射到體內。”哈醫大四院整形科主任陳偉華說,“如果說奧美定可怕,那麼注射生長因子更可怕,一經注射,就會與組織細胞完全愈合在一起,填補了凹陷後,還會不可控制地瘋長,可怕就可怕在它完全不受控制,而且停不下來,做清除時,也很難一次清除乾淨,因為它不停地生長,有殘留就可能生長。”
據陳偉華主任介紹,來該院做修復的患者,以注射奧美定、生長因子的居多。生長因子是近幾年興起的,只允許外用,而這些地下微整形工作室卻將它注射進了真皮層,導致細胞組織瘋狂生長。因注射生長因子來該院做修復的患者,大多都是通過朋友介紹、微信等渠道,在民宅或美容院裡注射的。
專家揭秘民宅微整用的藥劑成本只有百元
說到民宅中做微整使用的藥劑,陳偉華主任說:“有的消費者來到醫院,說身邊的朋友用過某某微整藥
物,說是最新產品,效果非常好,詢問醫院是否有這些新型藥品。而她們所說的這些藥品根本不允許應用到臨床,是沒有安全保障的,一經注射後患無窮。比如豐下巴變成了長下巴、隆鼻子成了大鼻子、豐太陽穴鼓大包、填充淚溝變成了大眼袋,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有的患者來到醫院後,面部已經扭曲變形、失明,甚至需要多位各科專家會診。而且,在做修復中,發現患者體內注射的物質不明,再加上由於手法不規范,憑感覺胡亂注射,給修復帶來很大難度,甚至幾次也無法徹底取淨,使得這些物質殘留在體內。”
“地下微整用的藥品五花八門,它們一般都有著時髦的名字,像什麼生長?、活性蛋白等,它們無論叫什麼名字,也只有一個共性,就是成本低,消費者花了四五千元,以為注射的是最新藥品,可實際成本只有一百元,為了追求暴利,這些只能外用的生長因子被注射進了體內,這還不夠可怕嗎?!”一位業內人士擔懮地說,也有小美容院注射後出了問題,緊張地打電話詢問是否能修復,可他們注射的物質太可怕了,導致顧客全臉腫脹變形,這樣的患者,一些整形醫院都不敢給做修復,因為不知道她們體內到底被注射了什麼。
名詞解釋生長因子
生長因子就是一種可以讓細胞增殖、分化的活躍的細胞因子,有了它,細胞長得快些,新陳代謝也快些。它最初用於臨床,為的是加速傷口愈合,在傷口周圍涂抹一些細胞生長因子,作用於表皮,它們會加速傷口周圍的細胞生長,達到快速愈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