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0日迅 (趙威 記者 陳顯春 郎艾迪) 綏化市蘭西縣紅光鄉義發村革命老區黨支部書記於忠友,抗癌8載,拖著病軀為村民脫貧解困,修路、招商,一樣也少不了他,他親切地被村民譽為“拼命三郎”。
重病書記沒有倒下,堅持為百姓做事
以前的義發村,是一個遠近有名的貧困村。人多地少,產業結構單一,年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村債務150多萬元。2002年換屆選舉,於忠友上任。改善居住環境,帶領村民發家致富,成為他的工作重點。
2007年春節剛過,於忠友正在村裡和村乾部研究修路的事,突然脖子一陣劇痛,感覺一陣腫痛。兩天後,於忠友被家人送進縣醫院,醫生建議趕緊到哈爾濱做手術。2007年2月15日,在哈醫大一院,經過長達六個小時緊張手術,總算把腫起的淋巴全部切除去了。病理化驗結果:淋巴癌,醫學權威判定:活不過兩個月。
他在哈醫大住院不到一周,就心就急火燎地背著家人提前偷偷跑回到村裡,因為村裡的屯屯通路一大堆工作等著他落實。有人問他,你不怕死嗎?乾嘛這麼拼命,他微微一笑:“你不知道我的外號叫“拼命三郎”嗎?誰不怕死,但是活著一天就要為村民做點事,”
用生命踐行使命,他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回到村裡,他不顧身體的疼痛,不顧家人的勸說,他四處化緣,南下廣州、深圳,尋找家鄉在南方打拼的成功人士動員他們回報家鄉。
通過多方打聽,得知村民魯春風是義發村走出去的年輕人,現在在廣州做生意,有自己的公司,他訂了火車票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決定去廣州找魯春風幫助村裡做點事,他買了硬坐車票,坐了50多個小時車到了廣州。魯春風被於忠友深深感動了,當時就表了態,捐款10萬元。
回來後,他又跑縣城、進省城,僅一個多月的時間,籌集資金190多萬元。這一年,水泥公路修到了各家門口,村民們臉上都笑開了花。而此時,於忠友病倒了,又被送進了醫院……
於忠友常年吃藥,病情起伏不定。他每年四次化療,每天兩次湯藥。患病8年,他也為義發村的發展拼力工作了8載。哈醫大一院的主治醫生說:“你能活下來就是創造了奇跡,沒想到還乾了一番事業,真是難得!”
敢於碰硬 清理土地重新發包
義發村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多種原因,部分村民存在多佔集體土地的情況。於忠友經過召開兩委班子會議決定清繳這些被貪佔的耕地,收上來的錢可用於公益事業,造福全體村民。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首先選中了佔有村20畝地的一個原村乾部,當於忠友找上門的時候,遇到了阻力:“誰說我多佔地了,你有根據嗎?”最後,於忠友帶領班子成員展開實際測量,毫不客氣地通知對方:“不交出多佔的耕地,不光要被強行收回,還要追繳這些年的貪佔補償,追究非法佔地的責任。”見於忠友動了真格的,這個“老乾部”不再吭聲。村裡一個有名的地賴子非法佔地較多,在於忠友和他正面交涉的時候,他公然找來30多人擺開陣勢,揚言要砸村委會。但這一套對連死都不怕的於忠友是不管用的,經過幾番較量,對方乖乖地交出了所有非法佔用的田地。
這一年,全村清理出土地723畝,其中耕地562畝,荒山161畝。通過重新發包,為集體創收360萬元。解決了28.5公裡公路配套資金、村委會及公共場所建設資金。
搞土地流轉改善民生,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2009年初,村裡大力推進土地流轉工作。然而,大多數人不願意把土地流轉給別人耕種,土地流轉一時陷入了僵局。於忠友挨家做動員,直到村民被說動為止。
於忠友在張平房屯做了兩個月工作,全屯1430畝土地全部流轉。現在,張平房屯全屯人都出去打工去了,每年人均至少收入2.5萬元。
近幾年,村裡沒有錢,卻辦了很多事。於忠友四處爭取資金20多萬元,為村裡打了38眼機電井,修了29.1公裡白色路面,8個屯自然吃上了自來水。
現在,村裡不僅發展了鑫誠制板廠、龍達陶粒磚廠、麻綿廠、亞麻坐墊廠、長青牧業等10多家企業。
一個貧窮落後村變成了發展快速的先進村。2014年,村集體積累達到1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000元。近日,於忠友又籌集了200萬元,為村裡修建健身廣場、圖書室、文化室和診所等公共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