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第五屆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范候選人朱曉暉事跡
2015-06-01 09:33:41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14年蝸居車庫照顧癱瘓父親的大孝之女

  ——第五屆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范候選人朱曉暉事跡

  朱曉暉,女,1972年12月生,漢族,群眾,現任黑龍江省綏芬河市綏興社區居民。2014年,被中央電視臺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2015年,榮登“龍江好人榜”。

  每個人對生命可以有這樣或那樣的詮釋和抉擇,每個人在撲面而來的現實中可能退縮或昂揚,每個人將精神的堅守可以演繹為不同的情節,朱曉暉一人挑起家庭重擔,精心照顧彌漫性腦梗的父親14年,用常人難以承受的磨礪、孝感天下的行動,讓人們看到中華美德孝道的力量。

  無論如何要讓父親活下去

  2002年4月24日上午,朱曉暉的父親眼球突出在外面,嘴歪著,手不停地抖著,還不停地“啊、啊”大叫著。牡丹江醫院告知:“不用留醫院了。”牡丹江市到綏芬河市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朱曉暉淚如雨下、恍如隔世,看著父親那張給了她無數溫暖的面孔被痛苦扭曲著,她在心中堅定了信念:一定要讓父親活下去!

  患有失憶癥的母親,滿大街亂走,弟弟的家庭解體,弟弟照顧亂跑的母親。妹妹也家庭解體,因乳腺癌做了兩次手術。種種境遇讓照顧父親的重任壓在了朱曉暉一個人的肩上。一段時間後,丈夫也選擇帶著孩子離開。

  朱曉暉父親的彌漫性腦梗是最重的一種腦梗了,完全依賴藥物治療是不可能的,況且醫院只給開了七天的藥。朱曉暉辭去綏芬河日報社的工作,找來醫書,細心地研究起了各種藥。開始時,朱曉暉把眼光放在了中藥上,因為祖上都是中醫,對中藥知識略有了解,小時候也曾跟在大人身後背著沈重的藥箱出去給患者診治。但是,中成藥沒有完全適合的,要幾種成藥配合在一起纔能有些效果。藥丸沒有什麼特殊的,怎麼看都是一個顏色。藥片就不同了,外面那美麗的糖皮或紅,或綠,或黃,就因為顏色的變化,也不知道朱曉暉要吃下多少治療腦梗的藥。這次買來的是黃皮的,下次買來是綠皮的,父親在換顏色時都要讓朱曉暉先吃下去,並且等上一個多小時他纔吃。

  第一次,朱曉暉吃了藥後有些暈,於是就坐在椅子上睡著了。這可讓父親很吃驚,父親那堅決反對吃這瓶藥,一問原因,說:“你吃完就閉上了眼睛,我可不能吃這藥,要是我吃完醒不過來那就完了。”於是,朱曉暉又倒出來3片藥放入嘴裡。這次有經驗了,她在地上來回地轉圈,暈也挺著,不能坐下來,坐下來有可能又睡著了。一個小時的轉著,腳和腿都有些酸了,終於父親同意吃藥了,這次纔算成功。

  時間長了,朱曉暉感覺這不行,得想個法子自己不吃藥,萬一因為長期的這樣嘗試而身體不行了怎麼辦?父親由誰來管?於是,朱曉暉想到買中藥自己煎。朱曉暉買來了醫書,一邊在燈下讀著,一邊為父親壯著膽,因為父親總認為自己沒有多久活頭了。

  朱曉暉把各種藥物的藥性研究仔細後,就開始試探著抓藥。父親不相信朱曉暉這個“大夫”抓的藥,為了證明這藥沒有問題,還能治病,朱曉暉當著父親的面喝下去,父親一看沒有問題,也試探地喝下去,可在喝的時候,眼神還是充滿疑惑,眼角流出淚滴,而朱曉暉又要像逼迫孩子吃藥的一樣,強忍淚水給他喂完藥。

  她習慣了每天早上三點起來給父親喂飯、洗臉、擦身體、按摩、洗衣服,又要熬藥直到晚上十點睡覺。剛開始喂飯也喂不好,一口快一口慢的,父親用手就不停地打朱曉暉,朱曉暉身上竟被打出了青紫的斑塊。

  她的堅持讓父親發出笑聲

  經過了半年左右的治療,父親活下來了。而兜裡的十幾萬元被花得一乾二淨,還欠下了30多萬元的外債。不得已朱曉暉在2003年10月份將唯一的住房賣掉,租住在18平米的車庫裡。別說給父親治療了,就連吃飯都成了問題。

  朱曉暉只好天不亮去龍須溝批發菜市場撿菜,什麼菠菜、韭菜,只要能撿到的,就撿回來。吃著做好的菜,父親總說有些怪味,朱曉暉忍著淚告訴他:“因為我不會做,所以好像有味。”可是,她連這也吃不上,只有拌些鹽下飯或一天只吃一頓飯。連續四年,朱曉暉在清晨別人還在夢鄉的時候,出去撿菜。漸漸的,鄰居們知道了朱曉暉的情況,紛紛伸出了援手,有的做菜時帶出一點菜,有的做飯時多放一把米,附近的商店免費給些摘下來的菜幫子或多日賣不出去的散菜,還有些同學和朋友買來些米和油,東挪西湊,勉強把肚子弄飽。而父親的治療費用,還是要完全靠借款。

  有的人對朱曉暉說,人家得了腦梗、腦血栓打打針,吃吃藥,然後溜達溜達就能走了,怎麼不領著父親溜達呢?說起這些,朱曉暉的淚都流乾了。開始時,父親的臉上落個蚊子,他想打都打不著,自己的手都無法觸及到臉上,四肢硬硬的。於是,朱曉暉學著各種穴位按摩,每天按摩五六次,每次大約一兩個小時,每次都是大汗淋漓的,並且父親還不停地用手或腳抵抗著朱曉暉的按摩,因為按摩穴位有些疼。過了半年後,父親終於攙扶著能坐了。

  接下來,她便買來了紅豆、大白豆,放在一個盆裡,讓父親用手撿著大白豆,可父親要兩三個小時撿上來一個,還累得唧唧歪歪的。他因為手指無力,加上眼睛看不准,只好在朱曉暉的哄騙下,無奈地堅持著,有時煩了,就把盆推到了地上。在撿豆的過程中,父親的眼睛也從原來的外凸著漸漸地歸進了眼眶裡,後來,朱曉暉把大白豆換成了綠豆,讓他更能鍛煉手和眼睛的精准度。

  每天讓他做幾次練習提腿,在床上能順利地提腿可以後,又扶他站在地上,練習抬腿,接著,又改成了扶欄杆練習。每天把父親背到幾百米外的一個中學的門外,讓父親把著學校欄杆移動,可是他怎麼也移動不了,還大聲地哭喊,氣得朱曉暉把他平躺在地上,說:“不鍛煉就不要你了。”這句氣話被路人聽見還報了警,警察還真的來了。朱曉暉經常這樣嚇唬他,父親以為警察要把他帶走,看見警察來了,他順從地在地上爬了起來練習。一直到兩年後,父親能扶著欄杆移動了,這讓朱曉暉高興了好一陣子。朱曉暉把18平方米的小屋重新規劃一下,衛生間、床、飯桌成了三點一線,父親就這樣開始了自己扶欄挪動鍛煉的新生活。

  東挪西湊買來了輪椅,朱曉暉爺倆經常能“開車自駕游”了,黃河大橋、新華立交橋、世貿假日酒店公園、中俄自駕游營地、中俄體育公園等等,朱曉暉把腳印留在了那裡,也把父親的笑容留在那裡。推著父親出去溜達的時候,看見“中俄自駕游營地”的牌子,朱曉暉父親指著大聲地念,父親語言含糊,但他發自心底地笑了。

  用感恩的心微笑面對生活

  十四年的堅持中,朱曉暉認識到微笑是最好的一劑藥,無論在吃飯的時候,還是在外借錢沒有借來時,當掏出鑰匙開門那一刻,把臉上擠成微笑的樣子,打開門,父親或坐或躺在床上,他一睜開眼看到的是一張快樂的臉。

  朱曉暉用微笑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天,用感恩面對善良幫助她的每一個人。誰家曬曬衣服了,下雨找不到就會來找朱曉暉;誰家的孩子沒地方送了,就會一推說“去你朱姨家”;誰家老人找不到了,到朱曉暉家一看,正靜靜地在椅子上檢查血壓呢;誰家有租房的要搬走了,房主就告訴把鑰匙給朱曉暉。朱曉暉一個同學和鄰居的孩子因為學習不好,多次來找朱曉暉解題,朱曉暉總是耐心地講解,孩子們在這裡感受到的是微笑的味道。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為了表示謝意,朱曉暉走進軍營、社區和學校演講來和大家分享照顧父親的故事,在近30場巡講活動,感動萬餘人次。她講著講著,看見很多人在那默默地抹著眼淚,大家不時地發出熱烈的掌聲。講完後,有些人拉著她的手,哭訴著回家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有些人一定留下張照片,為了能讓孩子看到孝敬父母的模范;更有老人和兒女一起來的,他們在現場就表示以後會和睦相處,老人會體諒子女,子女會盡力照顧老人。

  當朱曉暉走向感動中國的頒獎盛典,將感動中國的獎杯舉起,她十四年的堅持瞬間得到了昇華和綻放,孝感天下的言行傳遍祖國的每一方土地。

責任編輯:楊禹

【專題】黑土地新英雄榜

【專題】提振信心新常態 龍江產業大閱兵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