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第五屆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范候選人由艷麗事跡
2015-06-01 09:33:41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收養患病棄嬰19年的“未婚媽媽”

  ——第五屆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范候選人由艷麗事跡

  由艷麗,女,1960年8月生,漢族,群眾,現任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區先鋒醫院護士。2013年,被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等六部門授予十佳道德模范榮譽稱號;2014年,榮登“中國好人榜”,被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東北網等評為“感動龍江”年度人物;2015年,被省婦聯評為“三八紅旗手標兵”。

  1996年7月5日,正在上班的由艷麗接到母親的電話,說在一個工地上發現一個棄嬰,好像已經奄奄一息,“你是護士,就該救救她,這是一條命啊! ”按照母親電話中提供的地址,由艷麗和同事很快找到了那個工地,可是此時,棄嬰已經被人抱走。由艷麗又打車追到了那戶人家,只見嬰兒正裹在一條又髒又破的毯子裡,嬰兒的頭發已經被剃了一半,滿頭都是頭皮針留下的疤痕,一看就知道這個嬰兒是被搶救過的。再看這戶人家,房屋低矮,屋內十分簡陋。由艷麗和同事出於救死扶傷的本能,抱起嬰兒直奔醫院。經過初步檢查,醫生對她說:“這個嬰兒肯定有病,而且病得不輕,搶救過來也是殘疾,估計親生父母是因為這個纔放棄孩子。”醫生表示,嬰兒的病情究竟如何,要等搶救過後病情穩定,做全面檢查纔能知曉。

  經過治療,嬰兒的病情漸漸穩定下來,全面檢查的結果也出來了,如預想中的一樣,嬰兒很可能是新生兒窒息,以後很可能是腦癱患兒。但目前表現不明顯,需在三個月後纔能確診。

  即使面對這樣的結果,由艷麗依舊把嬰兒抱回了家,她要讓孩子成為家庭中的一員。她還給孩子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由琳婧,希望孩子能美麗健康地成長。在由艷麗的精心照顧下,孩子的體征暫時正常。孩子兩個月時得了新生兒硬腫癥,需要輸血,而且是新鮮的血漿。經化驗,由艷麗的血型正好和孩子的一樣。交叉配血試驗後,孩子沒有任何不良反應。由艷麗用她的血治愈了孩子的硬腫癥。幾個月後的一天,由艷麗正抱著孩子時,小琳婧突然發出了類似“媽媽”的聲音。這一聲呼喚,觸動了由艷麗的心靈最深處,她激動地摟著孩子,左親右親,流著幸福的淚水,她告訴小琳婧:“女兒,既然你沒有媽媽,今生就讓我當你的親媽吧!”

  這個決定影響了由艷麗的一生,這個與她非親非故的孩子幾乎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孩子,你的病太難治了,媽媽實在沒有辦法,只求你能在這個世上多活些時日。”在由艷麗全家的悉心照料下,小琳婧逐漸白胖起來。甚至從表面上看,小琳婧和其他正常的孩子並沒有兩樣。然而,在小琳婧七個月時,預想中的不幸降臨了。一天晚上,小琳婧突然高聲尖叫,不停抽搐。由艷麗馬上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結果卻比預想中的還要糟糕:小琳婧患的是新生兒窒息引起的腦細胞受損,是重癥腦癱與癲癇的綜合征。

  身為兒科護士,她深知這種疾病的嚴重,一切生活都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顧,時刻面臨死亡。親朋好友們來勸由艷麗,“養大個孩子多不容易,這樣的孩子長大都難,更別說為社會做貢獻、回報養育之恩,還是把孩子送福利院吧”。由艷麗抱著孩子一言不發,她不是在猶豫,而是在考慮怎樣給孩子治病。孩子每天都在抽搐,由艷麗東奔西走,四處求醫卻無法控制疾病的發作。兩個月後,由艷麗終於在讀研的同學那裡找到了對癥的醫藥,孩子的病情終於得到了控制。此後,由艷麗也沒有間斷和放棄對小琳婧的治療,只要有一線希望,她就當作能救女兒性命的那棵稻草,緊緊地抓住,不放棄。

  2000年,聽說牡丹江市一家醫院打腦細胞營養針能緩解病情,但一支藥200多元。由艷麗堅持打針花了近8萬元,但小琳婧的病情並未見好轉。

  2001年,聽說北京專家來牡丹江市做腦癱矯正手術,由艷麗花費3.3萬元為孩子做手術,但仍無起色。

  2002年,北京骨神經專家來牡丹江,由艷麗舉債1萬多元,為小琳婧做了跟腱延長手術。

  2008年5月,聽說山東濟南對治療這種病效果比較好,由艷麗帶著孩子欣然前往,但病情仍然沒有轉變。

  2011年9月,聽說北京一家醫院是全國治療腦癱的權威醫院,能做腦乾細胞移植手術,讓腦癱患者站起來,由艷麗便背著女兒踏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她滿懷希望地打算著,如果能治,就把惟一的房子賣掉為女兒治病。然而,殘酷的現實再一次擊碎了由艷麗美好的願望。北京的專家了解小琳婧的情況後說,小琳婧的病情極為特殊,如果腦乾細胞移植手術成功,她的意識就清醒了很多,但來自外界的刺激會讓她的癲癇病頻繁發作,孩子會更加痛苦。“世上還有大愛在,你真了不起。回去吧,好好照顧她,別再東奔西走的治了,沒有用的”。

  希望破滅,看著可憐的小琳婧,由艷麗淚如雨下,她對女兒說:“婧婧,你的病太難治了,媽媽實在沒有辦法,只求你能在這個世上多活些時日。”小琳婧仿佛聽明白了媽媽的話,手在動著,嘴裡也不停地說著,似乎在安慰她。那一晚,由艷麗一夜沒有合眼。她決定今後要倍加珍惜孩子的生存時光,盡全力讓孩子生活得更好。

  回到牡丹江後,由艷麗更加細心照顧小琳婧。小琳婧每天都要服用治療癲癇的藥,常年大量的用藥導致小琳婧的體質越來越差。由艷麗一方面堅持給孩子打營養針,一方面想方設法為其食補。她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為孩子調理飲食。可是當她把做好的飯菜送到小琳婧的嘴邊時,孩子總是沒有胃口不張嘴。由艷麗就想盡辦法逗孩子高興,當孩子開口一笑時,她就趁機將食物填到她的嘴裡。由艷麗深信,有了營養的補充,她的生命就會延續得更長。每一天,只要孩子狀態好,由艷麗就和小琳婧交流,開發智能。每個夜晚,由艷麗都把手機定好幾個時段的鬧鈴,以便起來給小琳婧翻身、處理大小便。她每天都讓小琳婧全身整潔乾爽,即使在父母相繼病逝的痛苦日子裡,由艷麗終日以淚洗面,可是看到小琳婧時,她還會笑臉相對,喂水、喂飯、洗澡……“孩子已經夠可憐了,決不能再讓她承受這些”。

  如今,19年過去了,曾經的襁褓嬰兒已經進入了花樣年華,小琳婧從體重不足2公斤、身高僅0.4米,成長到現在的體重60多斤、身高1.37米。這一點一滴的成長,包含了由艷麗太多的艱辛和酸楚,她把寶貴的青春、畢生的心血都給了這個一輩子都不能回報她的棄嬰。由艷麗至今仍然對當初的選擇無怨無悔。她說,盡管她現在身無分文,可是她有最親愛的女兒與她相依相守;盡管她至今孑然一身,可是她仍然堅守自己對婚姻的不變要求:“除非有人能夠真心接受婧婧,像我一樣愛她,否則我就一輩子不嫁了”;盡管她現在滿身疾病,患上了嚴重的心髒病、高血壓、風濕痛和頸椎病,但是她換來了女兒生命的延續……

  許多好心人聽說了由艷麗的事跡後,都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由艷麗的鄰居朋友們常常在她上班時,幫忙照看小琳婧;她所在的先鋒醫院的領導和同事們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幫助。由艷麗說,“雖然我沒有做出轟動一方的大事,沒有取得過令人羡慕的業績,但是我的人生同樣具有意義和價值。大家的幫助是我巨大的精神財富,支橕著我艱難前行。”

責任編輯:楊禹

【專題】黑土地新英雄榜

【專題】提振信心新常態 龍江產業大閱兵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