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5月29日訊(記者陳顯春 郎艾迪)受道路交通的制約,一度令農村百姓對淘寶購物望而卻步。然而,自5月20日起,明水縣村民們發現,他們不僅可以網購生活必需品,就連自家產的農副產品,也可以放在網上待價而沽了。作為貧困縣、境內只有一條國道通過的明水縣,開通農村淘寶(簡稱“村淘”)讓小城與世界暢通無阻。
近日,記者走近明水縣,體驗村淘為這裡帶來的新變化。
村淘服務中心的農產品展示平臺。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貧困縣的“互聯網+”思維 縣長赴淘寶大學研修
26日下午,村淘明水服務中心負責人崔建興介紹,村淘是阿裡巴巴的戰略項目,計劃在三至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阿裡巴巴集團將與各地政府深度合作,以電子商務平臺為基礎,通過搭建縣村兩級服務網絡,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優勢,突破物流,信息流的瓶頸,實現“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功能。
明水縣成為了阿裡巴巴黑龍江省首個農村淘寶項目合作對象。據明水縣縣長洪非介紹,2014年6末中俄博覽會期間,該縣首次提出發展電子商務、叫響“明綠康源”品牌,做大做強綠色食品產業的戰略構想。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明水縣成為了黑龍江省僅有的7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之一,建設起了電子商務創業園區。
2014年12月9日,洪非赴淘寶大學首屆縣長電商研修班學習。該縣同時派出由主管副縣長帶隊的16人考察團赴已開通村淘業務的地區考察。
洪非說,通過和淘寶大學的老師交流,深入了解了互聯網+思維的模式,同時也搭建了與阿裡高層溝通的橋梁,最終促成阿裡與明水的戰略合作。
5月20日,阿裡村淘明水縣運營服務中心與23個村淘村級服務點正式啟用,當天23個村淘服務點共下單1285單,交易金額達到7.3萬元。
遲峰向記者介紹地產品牌農副產品。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互聯網時代大家的距離是一樣的,”明水縣大項目辦主任遲峰說,“村淘不僅降低了農民的生活成本,還活躍了商業,提昇農業,推動產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發展事業。”
明水地產“月子米”淘寶店。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合伙人幫農民淘寶 新引擎加速脫貧
電腦的普及程度和網絡會成為發展村淘的瓶頸嗎?“村淘合伙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據崔建興介紹,在村淘項目建設上,經過層層篩選,從200多位人選中確定了首批23個農村淘寶合伙人,進駐23個村淘服務站,為農民下單購物。簡言之,農民不用買電腦,不用會上網,就像逛商場一樣走進村淘服務站,合伙人即可幫農民網購。農民也不用支付合伙人任何服務費用,合伙人的勞務費由網店來承擔。
明水電子商務創業園區,是專門培養合伙人、網店設計人纔、提供創業平臺的地方。據遲峰介紹,園區在4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共有180人報名入駐,已開展培訓450多人次,創業A區有60家C店正式啟動運營,創業B區入駐企業2戶,創業C區入駐貧困創業群體5人。樹立了對面小城、通肯河雜糧店2個年銷售額過100萬元的電商典型。
“對面小城”網店主喬衛齊是明水縣樹人鄉人,大學畢業後本應留在大城市工作的他,選擇了回鄉創業。據介紹,他的淘寶店進駐園區,水電、網費、辦公室、電腦等都由園區免費提供,園區還有物流和倉儲,可謂足不出戶即可完成交易。“對面小城”網店主營大豆、黑豆、綠豆等地產優質雜糧,每天30單業務,年利潤10萬餘元。“不用離鄉,在家門口創業,收入還不低。”
網購商品最令人擔心的是品質,明水在這方面下足了功夫。興仁鎮是農副產品網銷直供基地,鎮長謝良昌在創業園區為記者演示了基地的智能農業管理系統,在大屏幕上,通過視頻可360°查看到種植基地的情況,包括氣溫、濕度等等數據一目了然。謝良昌說:“這些數據和實時畫面,消費者在網購時可隨時點擊查看,綠色、有機農業的可信度大大提昇。”
打造從餐桌到田間的農產品全產業鏈,生產標准化、品牌打造和可追溯體系建設,以確保產品質量。目前,該縣已落實綠色農副產品網銷直供基地85個,總面積13萬畝。2015年力爭建設明水直采直供、可追溯基地5處以上,至少將10種明水農產品打入5家以上的知名O2O平臺社區體驗店。同時完成100個電子商務村級服務點建設任務,實現村服務點工業品、日用品下行,農產品、廢舊物資上行的兩上兩下目標。
“我們要借助“互聯網+”這一平臺,全力打造扶貧、產業、商務、基地、政務、城市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典型,形成多層面、多領域、多節點的新突破,最終實現明水縣脫貧致富。”洪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