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4日訊 搶農時、戰雨天、爭積溫……各地熱火朝天的春耕生產描繪著黑河農業生產的“春耕畫卷”。截至5月30日,全市春耕工作已全面完成,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848.34萬畝,與上年持平。其中玉米554.44萬畝、大豆1061.29萬畝、水稻41.21萬畝,較上年分別增長8.4%、1.9%、8.9%;小麥128.9萬畝、薯類8.12萬畝、雜糧雜豆28.55萬畝、經濟作物及其它25.82萬畝,較上年分別下降17.3%、29.7%、53.1%、12.4%。目前,小麥、玉米已全部出苗,大豆正陸續出苗。
為打好今年農業生產第一仗,黑河市堅持幫聯包扶、分類指導,確保春耕生產有序進行。2014年10月,全市現代農業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上,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要及早做好2015年工作謀劃,變冬閑為冬忙,抓好“科普之冬”,推進農田水利建設等要求,為今年春耕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春節過後,市農委及時下發了《關於做好當前備春耕生產工作意見》、《關於2015年水稻生產指導意見》、《關於加快大田播種進度的緊急通知》等文件,多次組織召開了金融機構座談會和種植大戶、合作社、農業專家備春耕生產形勢分析會,認真研究分析春耕生產形勢和推進措施,開展技術培訓班聘請東北農業大學陳慶山教授舉辦了農作物轉基因知識培訓,培訓技術骨乾100餘人。全市共培訓農民20萬人次,發放科技資料、宣傳單15萬張,技術諮詢7萬人次,全面落實農業實用增產技術方案,推廣面積4000萬畝次以上。落實春季“三代”作業面積達540萬畝,全面實施農業實用增產技術方案,全力加快春耕進度。
面對今春持續低溫、多雨、寡照、少風的不利天氣,為確保按既定時間高標准完成春耕生產任務,全市各地精心組織,早謀劃、早動員、早落實加快各類作物播種進度,確保全部農作物播種在豐產期。
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黑河市新建水稻育秧大棚小區24個,大棚873棟,水稻育秧大棚數量達到9425棟;新增智能程控水稻浸種催芽車間2個,目前共達到5個。新組建20個現代農機合作社,其中省級規范社5個。新打灌溉井46眼,維修機電井382眼,維修抗旱設備740臺套,維修泵站9處,整修渠道133.5公裡。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1萬畝,比上年增長13%。
適時早播、搶播。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堅持“搶”字當頭、“快”字當先,人機齊上陣,搶晴天戰雨天,各地及時清除玉米地秸杆,制定整地播種方案,科學調配機械力量,加強土壤?情、溫度監測,抓住晴好天氣,引導農民適時搶播,合理調配農機駕駛員,實行晚上整地、白天播種,歇人不歇機。備足易損配件,降低農機維修時間,加快播種速度,確保各作物全部播在豐產期。
堅持作業質量標准。在“三帶”兩側落實現代農業示范園區75個、面積150萬畝,共落實糧食高產創建面積839萬畝。充分發揮現代農機合作社作用,借助農墾機械力量強、品種全、數量多、駕駛技術好、整地標准高的優勢,搞好對接,落實作業地塊,努力擴大大型機械作業面積,提高作業標准。旱澇同防,合理配置玉米滅茬整地機械,推廣滅茬整地和保?播種技術,擴大精量播種面積,實施整地、起壟、播種、鎮壓連續一次性作業,堅決避免出現土壤?情好種瞎地情況,確保一次播種保全苗。
下步,黑河市將抓好田間管理,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示范引導作用,做好指導服務工作。高度集中“三力”,充分發揮大型機械作用,早鏟早趟、多鏟多趟,擴大機械中耕深松面積,提高地溫,促苗昇級,確保苗齊苗壯。因苗施策,積極采取補肥追肥和噴施葉面肥等促早熟措施,加快作物生長。加強作物雜草防治力度,合理用藥,避免藥害發生,堅持人工除草和藥劑滅草相結合,堅決控制草荒。每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都將派駐農業技術人員專門負責示范園生育期內中耕、除草、噴施葉面肥、化控等關鍵技術指導工作,確保各項關鍵技術到位率達到100%。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示范引導作用。繼續組織專家技術指導組入村、到戶、進田,面對面指導農民開展田間管理。充分發揮農技110服務熱線作用,開展即時服務。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結對子的技術員將提供全程指導服務。繼續開展淨化農資市場活動,保障農業生產安全。重點引導農民搶抓農時,學習科學種植方法,力爭實現“農時、標准、管理與農場同步”的目標。結合主要農作物高產創建活動,采取農藝農機相結合的辦法,提高示范區輻射帶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