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現場
搜 索
七旬老太癡迷撿破爛 百米大宅裝滿垃圾 鄰居不堪忍受
2015-06-05 13:56:58 來源:新晚報  作者:田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晚報6月5日訊 “鄰居愛上撿垃圾,我們花上百萬元買的房子,屋裡都是臭味,夏天都不敢開窗。”家住道裡區紫金城小區6號樓的居民們因為與愛撿垃圾的老人為鄰而發愁。這位住在14樓的鄰居經常將廢品撿回來,堆放在樓梯間和電梯間外,從不處理走,久而久之,這些地方堆滿了各種垃圾,即便關著門,也擋不住這些垃圾發出的惡臭。

  老人癡迷撿破爛熏得鄰居不敢開窗

  在紫金城小區6號門外的停車場入口處,記者看到堆放著約10米長、5米寬的垃圾。垃圾堆由小到塑料瓶,大到洗腳桶、木架子、宣傳板組成,垃圾堆前還貼著一張“啟事”:“別來偷別人家東西!”

  走進小區院裡,一位70多歲的老人正與物業的陳經理爭辯著:“我把東西放自己家門外了,又沒放他家門口,礙著誰了!”聽說記者的來意,陳經理告訴記者,這就是小區內外垃圾的主人——73歲的王福玲老人。

  記者與陳經理一起去6號樓14樓的王大娘家,電梯門剛剛打開就飄出來一股惡臭味。電梯到達14樓後,電梯門一打開,記者就看到一戶居民家的門前堆滿了各種垃圾,門上貼著字條:“此人有病”“住院”“中醫院”。陳經理告訴記者,這就是王大娘的家,他們已經幫忙清理過幾次,這已經是最好的情況了。“她家正門前全是垃圾,進不去人,老人可能在後門。”記者與陳經理乘坐另一部電梯到達13樓時,看到老人正在13樓搬運舊地板。13樓的業主看著老人在自家門前搬運這些雜物,無奈地說:“誰能管一管啊。我這一天擦幾次地,門窗緊閉,也止不住飄進來的臭味。”

  老人家位於13樓半的後門外,也堆放著大量的雜物。記者勸老人把收集來的垃圾出售、清理一下環境時,老人只說了句:“年輕人,趕緊上班去吧,別管閑事,我的東西又沒放在你家。”之後就不再理睬記者。

  物業出招“管三餐”也沒止住她的特別“愛好”

  陳經理說,6號樓王大娘愛撿垃圾的“愛好”讓他們十分頭痛。她家有4個房間,100多平方米,裡面也全是堆放的垃圾。之前物業曾多次與老人商量將這些垃圾清理走,但每一次都會遇到阻撓。這位老人甚至拿著菜刀追著要收她撿回來的廢品的工作人員滿院裡跑,還幾次打砸物業辦公室。“貼過通知、報過警、也讓社區來過,但都只能治標不治本。”陳經理說,他們了解到,老人有兩個女兒在日本,她本人也有退休金,物業特意開通了國際長途與老人在國外的女兒聯系,可是老人的女兒在電話裡表示回不來、也管不了。老人說自己“生活困難”,撿垃圾是為了生活,物業提出“收購”她撿的垃圾,可是她卻只撿不賣。去年10月,物業與老人商量,每天管三餐,只要老人不再撿垃圾。可是老人每天來物業吃飯,卻依舊撿垃圾,垃圾不僅堆在家裡,還堆到小區院外。“能想的招兒都想了,現在許多業主都來物業投訴,物業實在沒招可想了。”陳經理無奈地說。

  新華街道辦事處理工大學社區的沙主任說,他們也多次到現場,可是老人一直說自己“有病”。社區也聯系不到老人的家屬,目前,對於老人的情況只能進行勸說。

  鋼鐵派出所的教導員姜警官說,老人的家屬都在國外,對於老人的情況,他們也多次出警,但是老人年紀大了,他們也只能進行勸說。

  心理專家說,這是一種“心病”,需藥物和心理雙重治療

  曲偉傑心理諮詢學校校長曲偉傑說,從某種程度上說,老人拾荒,表現出來的可能正是“心荒”。老人年輕時可能經歷過生活物資貧瘠的時光,她現在用囤積廢品來獲得相對的安全感;通過撿拾垃圾的過程釋放自己的情感,充實自己的生活,同時又將自己的情感附於撿拾的垃圾上,通過撿拾垃圾以獲得更大的安全感和依賴。

  另外,其實可以過著衣食無懮生活的老人愛囤積舊物,表明她的“匱乏”感並不僅限於物質層面,而是情感的匱乏。這種情況下,老人的親友或是監護人應該多關心她、陪伴她、勸導她。曲校長說,老人一直撿卻不賣,能長期忍受惡臭,並在其中生活,這位老人心理上和精神上可能有些問題。建議她的親人或是監護人帶其到專業醫院進行診治,通過藥物和心理的雙重治療,讓老人得到一種安慰。

責任編輯:王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