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愛眼日到來 走近哈醫大一院國內首個眼球運動障礙治療病房
2015-06-05 18:26:53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5日訊 6月6日是第二十個全國愛眼日,記者從哈醫大一院獲悉,國內首個眼球運動障礙治療病房落戶該院以來,已接待國內外患者5000餘次,有效率達到82.3%。

  近日,家住哈爾濱市道裡區天合俊景小區的田先生發現自己在開車時總是被右側同行的車輛鳴笛警示,慢慢纔發現,原來是自己開車時“跑偏”了。弄不清楚原因的田先生去藥店買了瓶眼藥水,上完後,癥狀並沒有減輕,反而發現所見物體都有了重影,而且又眼球在往右看的時候,眼球轉到中間位置就不動了。“努力試著往右轉動眼球,就覺得頭暈惡心,難受極了。看東西都是重影的,下樓梯的時候最容易摔跟頭。”田先生說。

  在家人的勸說下,田先生來到了哈醫大一院眼科治療中心。經醫生檢查及詢問病情後,建議田先生到眼球運動障礙治療病房去診治。

  “眼球運動障礙,以前我連聽說都沒聽說過,當時也不知道這裡是治療什麼病的,更不知道我患的就是這種病,將信將疑地就來了這個科室。在科室主任周凌雲醫生的診查後,當即就告訴我辦理住院吧。我當時就懵了。”田先生回憶到。

  據了解,田先生所患的眼疾就是眼球運動功能障礙。據哈醫大一院針灸科主任、眼球運動障礙治療病房主任周凌雲介紹,“眼球運動障礙”是當前比較棘手的多發病、常見病,多為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外傷等諸多疾病留下的殘障之一,以上瞼下垂、斜視、復視為主要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據我了解,田先生患有多年糖尿病史,再加上病發前由於工作繁忙,用眼過度導致發病。據我們的統計來看,到目前為止,患上眼球運動障礙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是最常見的,達到三分之一之多。田先生就是一個典型的病例。但因為他就診比較及時,運用我們現在的醫療方法是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治愈的。”

  在周主任及全科室的醫護人員的精細診療下,經過十五次的針灸後,田先生復視的癥狀就有了明顯的改善,不到一個月就痊愈出院。

  而在田先生住院期間,他還發現太多因不能及時就醫而耽誤最佳治療時間的患者。“有的患者全國都走遍了,也沒能對癥治療,最終聽人介紹來到這裡,到病情已經發展太久了,而影響了治療效果。”

  4日,記者來到哈醫大一院采訪到周凌雲主任,當問及像田先生這樣的棘手病癥是用什麼高超的醫療方法治愈,周主任只說了兩個字——針灸。

  周主任介紹,該針灸療法是根據針刺能夠促使神經功能恢復的特異作用,結合眼肌解剖特點,設計出眼部內針刺方法。直接刺激麻痺的眼直肌,促進眼肌的功能恢復,使雙眼球的運動協調,“從2012年創建這個科室以來一共診治了近5000名患者,有效率達到82.3%,痊愈率56.7%,在臨床取得了滿意療效。”周主任說。

  周主任告訴記者,肌麻痺是臨床多見而又棘手的病癥,目前國內外尚無很好的治療方法,該病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是世界醫學亟待解決的醫學難題。為了攻克這一科學難題,周凌雲歷經無數次的試驗,將傳統的針刺與西醫解剖、現代電子技術相結合:確立了眼外肌穴、推出了進針的新手法、找出了安全有效的眼部電刺激參數。這套創新療法在治療眼球運動障礙方面,取得令人滿意的臨床療效。

  在治療過程中,醫生是在患者非麻醉狀態下將毫針沿眼眶和眼球之間針刺,操作難度非常大,只有具備極熟練技術纔能確保不會傷及眼內動脈及眼球。在周主任所治療的過程中,未出現一例醫療差錯與事故。本研究充分體現出中醫治療疑難雜癥的優勢,也得到國際認可。目前俄羅斯、美國、加拿大、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多國前來學習建立協作關系,並已接收外籍患者治療數百人。

  愛眼日到來,這種眼疾是如何發病,又該如何預防?周主任告訴記者,眼球運動障礙所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雙眼不能協調運動導致了視物重影、斜眼、對眼、眼閉合等癥狀的出現。而可以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包括腦血管疾病、腦外傷、糖尿病、眼外傷、手術並發癥等等能夠損壞眼神經和肌肉的疾病。以往的患者群體多以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手術副損傷等原因造成眼癥的居多,近年來,車禍和外傷導致眼癥的患者比例正逐年增多。

  在記者跟隨周主任查房時,發現了一位9歲的小女孩。這麼小的孩子也會患這種眼疾嗎?

  周主任告訴記者,這個孩子是在玩耍時不小心從樓梯上摔下來的,導致腦部受傷。“她先是在骨傷科治療了一個月,出院後發現眼部出現了問題,現在她的左眼因眼部神經麻痺導致瞳孔處於放大的狀態,看東西都是重影的。像她的問題就比較嚴重,治療起來比較棘手。我們現在正在針對她做治療方案,會盡快治愈她。”

  周主任介紹說,該病的發病人群完全不固定,上至90多歲的老人,下至十幾個月大嬰兒,都可能會因各種原因引發眼球運動功能障礙。“在我治療的這些年中,我總結了一下,45歲至60歲的患者居多,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將近兩倍。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比例,我們也還在研究中。”周主任建議,平時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尤其要保護眼睛健康。

  新聞鏈接:哈醫大一院眼球運動障礙治療病房

  門診有35張病床,病房有24張病床,科室內醫護人員共計28人。

  哈醫大一院針灸科主任周凌雲:

  中共黨員,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面臨臨床諸多疾病留下的殘障之一——眼球運動障礙,周凌雲教授經過近10年的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創新發明了“眼部內刺與透刺法”、“電針眼外肌穴”的方法,探尋出適合眼外肌康復的電針參數,並明確了納入標准和排除標准以及針刺治療最佳時期,成功治愈了國內外5000多名這類疾病的患者,填補了國際國內相關區域的空白。

  周凌雲教授的創新技術獲2009年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黑龍江省衛生廳醫療新技術應用等獎五項,其中一等獎二項,二等獎一項,發表專業論文23篇,出版專業著作兩部,參編教材一部。2013年,黑龍江省康復醫學會為了使周凌雲教授這項創新技術為更多患者服務,經學會研究決定設立“眼球運動障礙康復專業委員會”,任命周凌雲教授為主任委員。這也是我國第一個針對眼球運動障礙康復的專業委員會。國際上有眼球運動障礙學會,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而我國尚無對應的學術組織。黑龍江省康復醫學會為了使周凌雲教授這項創新技術為更多患者服務,經學會研究決定成立由針灸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眼科、內分泌科和工程大學機電專家多學科跨專業專家組成的“眼球運動障礙康復專業委員會”,目的是搭建一個平臺,旨在多學科專家對眼球運動障礙的發病機制、病因診斷、康復治療進行共同研究,廣泛交流,直至探尋出這個有效的治療方法的內在機制,為臨床應用提供科學依據,為該項目的進一步推廣應用奠定基礎。

責任編輯: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