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1日訊 公共設施是給公眾使用的公共物品或設備,它不但可以給市民帶來諸多方便,也能體現一座城市的人文關懷。

但就是有一些人,不注意社會公德,將其損壞。7月19日,記者先後走訪了薩爾圖區、龍鳳區部分樓區和路段,用相機記錄下一幕幕場景。
當日8時,記者在黎明河沿岸發現,多處滅蚊燈燈罩、雕像有被砸過的痕跡。
在一大一小象雕塑前,小象背部和大象頭部,已由灰白色變成了黑色,與周圍環境極不協調。
一位鍛煉身體的老者說出了原因:“來這兒健身和觀景的人很多,經常有小孩子騎到小象背上,時間久了,小象後背就被磨變了色。”
10時許,記者來到公交總站發現,這裡多個不鏽鋼扶手上部的球體,被砸得凹了進去。一位環衛工告訴記者,因為天氣熱,一些等車的乘客,買了凍成冰的純淨水,為了打碎裡面的冰塊,選擇用力往上磕。
14時,在東風新村花樣年華高層北側,在馬路右側人行道上,豎立著幾十個黃白相間的隔離樁,其中一個隔離樁,已被刮倒在地。
18時,在東風新村3-42號樓下,幾位老人正在健身器材上鍛煉身體,其中一個健身器已不能使用。
“那個健身器可以鍛煉腰部,上面有3個轉盤,開始時只壞了一個,還能對付用,現在3個全壞了。”一位老人說。
記者呼吁,其實這些公共設施,誰都離不開它們,請手下留情。
責任編輯:王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