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日報7月28日訊 “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提出設立‘哈爾濱新區’的規劃再次打開了松北區、高新區跨越式發展的‘機遇窗口’,松北區、高新區將迎來‘二次創業創新’的春天。”松北區委書記李四川說,“作為一個成長型的新區,我們將圍繞‘科技+生態’、‘高新+高端’、‘文化+旅游’、‘金融+資本’、‘宜業+宜居’的‘五+’定位,走出一條規劃先導、產業集聚、功能配套、產城融合、生態優先的集約節約開發建設之路。”
結合貫徹落實市委十三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松北區、高新區提出啟動“二次創業創新”,保持發展的連續性,凝心聚力,乘勢前進,在歷屆領導班子打下的堅實基礎上,努力搶抓戰略機遇期、再創一個黃金發展期,推動松北區、高新區實現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的發展。
城市定位的科學性、前瞻度和影響力,決定城市未來發展的方向、高度和水准。此前,松北區、高新區已經有了高標准的規劃和定位,但隨著開發建設的實踐和形勢的不斷變化,有些功能定位要重新作出調整,要在市委全會提出的“哈爾濱新區”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找准自己的新定位。
作為未來“哈爾濱新區”的核心板塊,“大松北”將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建設中俄科技、信息、金融、國際商貿、文化旅游合作平臺,打造國家對俄合作中心城市核心承載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及國家重要的大健康產業基地。
“在功能定位上,松北區、高新區要堅持從實際出發,解決根本的、核心的、全局性的問題,把發展的思路理得更清,把發展的舉措定得更實,把發展的氛圍營造得更濃。”李四川說,“下一步,我們要圍繞建設‘創新動力之城、文化旅游之城、生態魅力之城、宜居宜業之城’的目標,做好城區發展、產業方向、產業開發、要素配置、城區功能五個方面的規劃。”
城區發展定位:“科技+生態”
生態是松北獨有的優勢,是城區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石;科技是松北區、高新區產業發展的基礎,是城區轉型發展的不竭動力。這一定位是在認真分析松北區、高新區的資源稟賦、環境容量和比較優勢的基礎上提出的。
松北區、高新區提出,確立“科技+生態”的定位,就是要充分依托松北區、高新區良好的生態基礎和豐富的科技資源,把生態建設作為提昇城區品牌、彰顯區域價值的現實抓手,把科技創新作為構築核心優勢、保持領先發展的不竭動力,致力培育生態和科技這一鮮明城市特質,全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最具創新活力、最具生態魅力,展現“生產、生活、生態”高度融合的新型城區,使之成為未來哈爾濱市最具競爭力的經濟增長極。
產業方向定位:“高新+高端”
產業興則城市興,產業強則城市強。未來的松北區、高新區要按照“高新引領、高端示范、產城融合”的產業發展定位,依托我市的產業基礎、高校院所優勢學科、引領學科的研發能力、人纔實力和資本活力,重點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海洋技術、節能環保、信息軟件、互聯網、電子商務、食品等十大主導產業。通過規劃控制、項目導入、政策扶持,鏈接形成從科研到產業、從資本到人纔、從創業到宜居全鏈條服務的規模產業集聚。
產業開發定位:“文化+旅游”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從一定意義上講,沒有旅游的文化就沒有活力,沒有文化的旅游就沒有魅力。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相互融合,密不可分,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一個巨大的文化市場。旅游能夠使很多“地下的東西走上來、書本的東西走出來、死的東西活起來、靜的東西動起來”。
對於一個新興城區,要對城區文化資源進行梳理和開發,全面激活城區發展的文化DNA。對此,松北區、高新區提出,依托萬達文化旅游城、哈爾濱大劇院、哈爾濱音樂學院、冰雪大世界、太陽島景區等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將豐富的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旅游發展優勢,實現旅游與文化深度融合,打造“文化+旅游”的良性循環發展模式,進一步放大文化產業“點石成金”的帶動效應,使松北區這塊“風水寶地”長出更多“搖錢樹”,產生更大的“黃金效益”,切實增強區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要素配置定位:“金融+資本”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資本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橕。區域經濟轉型和企業穩增長、調結構迫切需要強大的金融支持和成熟的資本運作。
松北區、高新區提出,要以產融一體化為導向,以加強多元投融資體系建設,拓寬融資渠道,豐富投資方式為目標,堅持產業為本,金融為用,大力發展金融產品研發中心、清算結算中心、金融信息諮詢中心、理財服務中心等智力密集型高端金融後臺產業,大力扶持私募創投產業發展,吸引國內外風險投資、私募股權、金融租賃等創新型金融機構進駐,加速產業與資本對接,實現金融和資本的充分利用和高效配置。
城區功能定位:“宜業+宜居”
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依據和發展的基礎,城市發展是城市功能不斷完善與更新的過程。沒有產業的支橕,城市就會“空心化”;沒有人氣的集聚,城市就會成為“死城”。
破解“工作在松北、生活在江南”的發展之困,就是要以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核心,以產業為基礎,以城市為載體,以產業化推動城市化,以城市化促進產業化,實現產城互促,共同發展,讓松北區不但能集聚產業,更能吸附人氣,成為宜業宜居之城。
產城融合的關鍵是規劃,核心問題是功能融合。松北區、高新區提出,要按照“產城融合”的思路,在原有相對成熟、較高水平規劃的基礎上,不斷深化、細化和完善城區功能定位。既要注重產業項目的落地生根,又要注重人氣的吸納集聚,促進產業體系與城市體系的高效融合,推進產業與城市相互融合、相互依托、相互促進。
同時,還要著力推進基礎設施的建設、城市功能的完善、人氣商氣的集聚和產業培育的發展,不斷提高居民入住率和居住舒適度。
“五+”定位既是對松北區構築“哈爾濱新區”核心板塊這一目標的重新梳理和規劃,也鋪展開哈爾濱“一江居中、兩岸繁榮”的宏大發展畫卷。未來,一個人氣商氣充分集聚、體制機制充滿活力、公共服務便利優質、創業創新高度活躍,集現代產業、現代生活、現代服務、現代城市“四位一體”融合發展的宜業宜居科技新城將矗立在松江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