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8日訊 自進入7月份以來,隨著降水量的持續減少,大慶市部分縣區出現旱象。日前,記者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了解到,大慶市受旱面積達119.15萬畝,其中重旱面積23.75萬畝。各旱情嚴重縣區已采取措施緩解旱情,受旱縣區澆灌面積已達29.55萬畝,大慶市掀起抗旱“高潮”。
據了解,雖然市區部分地區短時強降雨頻發,但四縣部分地塊卻未產生有效降水。有的鄉鎮降雨甚至不足10毫米,屬無效降雨。農技專家指出,大慶市玉米正處在孕穗抽雄期,需要大量水分。為防止出現農民所說的“掐脖旱”現象,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根據雨情、水情、汛情,科學研判旱澇急轉趨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大慶市“不被淹”、“不怕旱”。據市水務局統計,今年7月起,全市已累計出動34000多人,投入3997臺大中型噴灌設備,緊急購置、協調水泵,流動泵2000多臺,匹配管帶兩萬米。
此外,市縣兩級防汛抗旱指揮部還組成專家隊伍,深入受災地塊現場指揮。在泰康鎮八一村,所有噴灌設備已全部啟動。據介紹,7月中上旬,市縣鄉三級水務人員就抵達受旱現場,第一時間啟動“節水增糧”的各種大型噴灌設備。高五米、臂長近百米的移動式全自動噴灌設備在抗旱中發揮重要作用,一個移動式全自動噴灌設備一天能有效噴施200餘畝耕地。目前,旱情較為嚴重的杜爾伯特部分鄉鎮已經開始了第二遍灌溉,投入使用抗旱大井1875眼,小井6580眼,各類節灌設備1520臺套,出動人力15300人次。
肇源縣成立了抗旱領導小組,對全縣水源井及設備進行全面檢修,達到待機抽水狀態,乾旱嚴重鄉鎮每天出動人力達8000人、機泵管帶等抗旱設備400臺套,每天澆灌3萬畝左右,做到24小時歇人不歇機;肇州縣啟動抗旱水源井1500眼、各類節灌設備1500臺套,出動人力10000人次,澆灌作物10萬畝;大同區啟動農田抗旱井2130眼,噴灌設備120臺套,出動農用機車850臺,動員群眾6800多人次,澆灌作物5萬畝。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通過抗旱行動,加上7月24、25、26日三天的有效降雨,大慶市旱情已經基本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