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日報7月31日訊 近日,平房區農民作家鞠丙南來到平房區委宣傳部,將其歷時6年創作的三部曲長篇小說《黑堡》捐獻給平房區政府。據了解,《黑堡》是鞠丙南根據“七三一”細菌工廠的百餘位勞工口述采寫而成的,他還將自己精心制作的“七三一”部隊全貌簡易沙盤捐獻給“七三一”陳列館新館,以此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村裡壯男都當過“七三一”勞工
今年64歲的鞠丙南是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農民作家,是黑龍江省作協會員,自幼酷愛文學,曾利用業餘時間創作發表了《大慶之歌》、《中央大街》等散文詩。由於出生在“七三一”細菌工廠原址附近的平房區平新鎮平樂村,其就讀過的中學就在“四方樓”對面,在生活環境和愛國情懷的激發下,鞠丙南想將身邊勞工的經歷記錄下來,載入史冊,留給後人。
“當年‘七三一’部隊在哈爾濱從事多種生產活動都需要勞工,附近村屯每家每戶都至少出過一名勞工,平樂村裡的壯男都當過‘七三一’勞工。”鞠丙南告訴記者,他的大伯、叔叔都當過高等勞工,他從小就常聽身邊的親人和村民們講當年在“七三一”當勞工的經歷。1972年,初中畢業後到生產隊當社員的鞠丙南開始接觸到大量“勞工”,便開始有意識采訪記錄他們講述的歷史。到2009年,他已累計采訪了平樂村及周邊30多個村屯的100多名勞工,這些人物成為他長篇小說創作的原型。從2009年到2015年,鞠丙南利用6年時間撰寫了80萬字的《黑堡》三部曲,目前已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
以各種生產活動掩蓋細菌試驗真相
“黑堡”,本是“七三一”細菌工廠在1942年之前的名稱。小說《黑堡》,以獨特的視角,講述了以中共地下黨員終漢章和中共特派員曾天勝為代表的革命勢力,與盤踞在“黑堡城”的日本關東軍細菌部隊石井四郎等進行殊死搏殺的故事,揭露了日寇統治東北時期在“七三一”細菌工廠犯下的反人類罪行,謳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鞠丙南告訴記者,由於小說中的人物原型都是當年“七三一”部隊的高等勞工,所以他們都得以存活到抗戰結束,並成為這段血淚歷史的直接見證者。
在對勞工采訪和對“七三一”陳列館等處的史料收集過程中,鞠丙南發現,當年“七三一”部隊將中國勞工分為三個等級:位於“七三一”周邊包括平樂村在內附近村屯的村民通常做高等勞工,他們的工作是給日本人家做傭人,負責挑水、倒垃圾、養雞等,有的還在汽水、糖果、糕點、玻璃器皿以及鞋廠等日本工廠做工,這些工廠的產品除了滿足日本侵略者的日常生活所需,還有一部分被放上細菌後用飛機散播出去。各種工廠均位於細菌工廠的周圍,以掩蓋其從事各種活體細菌試驗的真實罪行;普通勞工負責細菌工廠外圍的修建工作;而低等勞工則在細菌工廠裡面從事修建工作及雜務,低等勞工是不允許外出的,且長年有專人看守。
小說原型中的百餘位勞工僅一人健在
勞工梅士學是當年“七三一”部隊少年勞工隊的成員,今年已是87歲高齡。梅士學和鞠丙南原來都是平樂村農民,長篇小說《黑堡》中的故事很多是根據梅老口述創作的,而梅老也是《黑堡》百餘位原型人物中目前唯一健在的勞工。
鞠丙南告訴記者,小說創作過程中,他一有時間就鑽到梅老家裡,聽他講述勞工當年的故事。梅老努力回憶當年每一個細節,盡量還原所有經歷的歷史情景。這些當年為細菌工廠當過勞工的村民,是“七三一”部隊歷史的重要見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