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齊哈爾創新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種在『網上』賣在『雲裡』
2015-08-04 08:45:5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8月4日訊 盛夏時節,在拜泉縣鴻翔亨利水稻產銷合作社的鴨稻共棲有機水稻示范基地裡,碧綠的水稻秧苗飽吸著午後的陽光長勢茁壯。分布在有機鴨稻在線種植基地四周的光纖系統,對生產過程有機指標進行全程監控,消費者在全國任何地方通過互聯網可隨時查看有機鴨稻米的種植過程。

  齊齊哈爾市委書記韓冬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作為全省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大市,齊齊哈爾在種植基地、農業物聯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現代化智能倉儲設施、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等方面進行全面建設昇級。探索推行的“基地+農業物聯網+品牌龍頭企業+產品質量檢測體系+產品質量保險+產品條形驗證碼+現代化智能化倉儲設施+品牌電子營銷平臺”的發展新模式,就是實現由賣產品向賣生態、賣基地、賣生產方式和儲存方式轉變,由政府和企業監管向消費者全鏈條、全過程、透明化、市場化監管轉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區域經濟發展,讓鶴城高質量的綠色有機食品走向海內外。

  齊齊哈爾市綠色有機食品基地面積達到1430萬畝,約佔全省的1/5。他們嚴格按照綠色有機食品建設標准和生產技術規程,實行嚴格化、標准化、科學化種養,通過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增施有機生物肥、生物藥的“三減二增”,限肥控藥,切實從源頭上提高基地生產標准。

  為實現綠色有機食品可追溯,齊齊哈爾市加快農業物聯網建設,今年建立了64個監測點,圍繞水稻、馬鈴薯、蔬菜、雜糧等優勢品種,對綠色有機食品種養殖、運輸、加工、配送、銷售環節實行全過程、全天候、可追溯的監控,消費者掃描二維碼,通過網絡即可看到綠色有機食品的生產過程。富裕縣在富南灌區核心區建設物聯網監控指揮中心,推動有機水稻智能化管控,實現水稻育秧、種植、生產、收獲、倉儲全程監控。

  大力推進現代化智能倉儲設施建設,各地組織龍頭企業,采取縣區合作、企業自建、多企合股等方式,加快建設智能倉儲設施。富裕縣嘉膳豐米業有限公司5000噸水稻智能倉庫項目、克山縣仁發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1.5萬噸馬鈴薯智能倉庫項目、甘南興十四3000噸有機蔬菜智能倉庫等項目,現已完成設計正陸續開工建設。

  為了讓綠色有機產品快速配送到高端消費人群,齊齊哈爾市加快發展電子商務,通過自建或借助大型電子商務平臺實行網絡營銷。全市綠色(有機)食品電子商務協會吸納會員單位64家,顧問單位31家,依托協會會員整合綠色食品生產銷售和電商產業資源,成立綠色食品推廣中心。建立青年電子商務協會,會員單位400家,會員1000餘人。借助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上營銷,與京東商城合作建設京東齊齊哈爾綠色食品網上商城,首批進入10戶企業21個綠色食品,全省首家京東縣級服務中心落戶富裕縣,訥河、克山、龍江、泰來等地京東縣級服務中心已開始運營。齊齊哈爾市土產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與中國網庫打造的特產行業電子商務網站,已銷售糧油、乾貨、馬鈴薯、新鮮蔬菜62.5萬噸,交易額16.78億元。目前全市從事農產品電子商務規模企業15家,自建電商平臺15個,從業人員2萬餘人,2014年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量100萬噸、交易額40億元。

  7月27日,齊齊哈爾市委召開十二屆七次全體會議,對發展“互聯網+綠色(有機)食品產業”進行再次部署。全市抓住網絡營銷平臺、倉儲和基地三個重點,通過網絡營銷平臺連接倉儲帶動基地,最終形成網絡營銷平臺帶動基地、倉儲建設,基地、倉儲保障運行的良性互動。用3~5年時間,把全市3500萬畝耕地中的1/5來發展綠色有機食品,按產量50億斤平均每斤10元計算,可實現收入500億元,其餘4/5耕地仍按常規方法種植,可收入300億元,兩者合計800億元,與目前不到400億元的收入相比實現翻番,把齊齊哈爾綠色(有機)產品推向高端市場,實現向質量效益型農業的全面跨越。

責任編輯:王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