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5日訊 作為我省西部傳統的內陸縣份,既不沿江沿河,也不靠近鐵路沿線,而且農產品一“原”獨大,卻在短短5年間,成功闖入全省工業發展、財源建設、經濟發展三項“十強縣”,縣域經濟社會綜合排名由5年前的全省第20位躍昇至第10位。

日前,記者走進肇州,探尋“秘笈”。“那些年舉步維艱,肇州迷失過。這幾年,我們向農產品精深加工業要發展路徑和空間,推動農業大縣、資源大縣向工業強縣、經濟強縣轉變,走出了一條資源縣份內生型發展之路。肇州縣域經濟真正破題了。”在僅坐四人就已“爆滿”的狹小辦公室裡,縣委書記王興柱向記者一路道來。
勒緊腰帶埋頭乾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化蛹成蝶
肇州幅員面積2445平方公裡,總人口46.7萬人。雖然農牧資源豐富,但農產品多為“原字號”初級產品,產業鏈條短,農民增收步伐緩慢。工業企業規模小,點狀零散分布,拉動作用微弱。
5年前,王興柱就任肇州縣委書記。“我先後分析、研究了全省幾十個和肇州同類的農業縣份,結論是,只有找到內生型發展道路,肇州纔有盼頭、有長勁。”王興柱告訴記者,為此肇州縣牢固樹立“農業創精品、工業強園區”的發展思路,把園區建設作為一號工程、頭等大事,全縣上下不等不靠不向上伸手,勒緊腰帶埋頭苦乾,全力打造特色產業園區。高起點規劃,計劃用10年時間建設工業新城;高速度建設,2010年以來縣財政拿出近50%的可用財力,累計投資5億元,開發面積7平方公裡;高質量配套,建成日2萬噸污水處理廠,規劃了集中供水廠、集中供熱站、垃圾處理廠等功能性設施,配套建設了行政服務中心、物流園區等服務設施。
王興柱說,依托園區,肇州圍繞農畜產品、綠色食品、生物科技等主導產業,大力發展從良種培育、基地養殖、屠宰加工到綠色食品、生物科技8條產加銷一體化全產業鏈。其中,玉米產業鏈年糧食加工能力超過100萬噸;雜糧產業鏈年加工能力超過20萬噸;肉牛產業鏈年屠宰加工能力20萬頭;生豬產業鏈中,豐收集團年生豬屠宰加工能力達到100萬頭,天佑牧業年42萬頭生豬繁育養殖項目獲批國家良種豬繁育基地;禽類產業鏈中,大鵝和肉雞年屠宰加工能力達2500萬只;蛋品產業鏈年鮮蛋加工能力達4億枚,延伸到蛋清溶菌?等生物科技領域;肉羊產業鏈中昇100萬只肉羊項目將建成全省最大的肉羊繁育、養殖、加工一體化項目;果蔬產業鏈已延伸到多個產業方向。尤為可喜的是,立足產業互補,園區項目間吃配關聯度大增,循環經濟曙光初現。
化蛹成蝶,苦盡甘來。目前,園區已入駐重點產業項目68個,投產42個,投資總額超過100多億元,成功晉昇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年實現銷售收入55億元、利稅4.5億元,直接帶動5300人就業,年拉動農民增收5億元。園區經濟催生產業聯盟。在縣委、縣政府大力扶持下,成功組建了以黑龍江興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牽動的蛋雞產業聯盟,吸引蛋制品深加工、飼料生產、種雞生產、金融和保險、技術服務、養殖合作組織等21家企業加盟,其中養殖大戶200戶,預計生產企業年可實現產值4.8億元,增加稅收5000萬元。園區一手牽著龍頭企業,一手牽著農民,讓企業經營如魚得水,農民致富順風順水。
“2014年,肇州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3.4億元,同比增長13.8%;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15.5億元、縣級財政收入8.1億元。今年一季度,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7.45億元,同比增長11.2%。”隨口說出這組數據,王興柱不無自豪。
不推銷一磚寸釘守信重諾營造最佳發展環境
投資10億元的百森食品工業園項目,從開工到建成僅用7個月時間,創造了令人稱奇的“肇州速度”。項目耗費的各種建材超過千百噸,卻一根電纜都沒丟過。
窺一斑,可見全豹。“引來一個大項目往往費九牛二虎之力,逼走一個項目卻是轉眼間的事兒。肇州近年引進的60多個項目都是口口相傳、紮堆落地的,如果一家企業遭遇吃拿卡要,其他企業肯定溜之大吉。”談及發展環境,王興柱回想起一件往事。當初百森集團投資建廠,對肇州發展環境也不太托底。王興柱底氣十足當場拍了胸脯:“你們丟一米電纜,我給你們買一米;政府工作人員誰整事兒,我摘他官帽。政府誠實守信、一諾千金,你們企業纔能安心放心,聚精會神快發展。”王興柱跟發展環境較勁兒,可以用“苛刻”兩個字形容:“什麼樣的領導,就會帶出什麼樣的隊伍和風氣。在引進、建設百森、中昇等企業投資超10億元的大項目過程中,我經常跟企業家交流談心,探究肇州發展環境到底怎麼樣。企業家們說,你們縣領導都從沒向企業推銷過一塊磚、一寸釘,下級乾部就更不敢胡來。”
建園區、引項目下足功夫,抓環境、優軟件的力度也絲毫不差。王興柱說,一是優化政策環境,多方制定優惠政策,給予企業最大支持。建立“一站式”行政服務中心,對重點項目實行縣領導聯系制度,確定專人幫辦。二是優化融資環境,通過成立創投公司、工商擔保公司、與銀行簽訂金融合作協議、組織銀企對接等多種措施,全力幫助企業多渠道融資,2014年共落實貸款3.3億元。嘗試開展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累計發放抵押貸款2870萬元。三是優化科技環境,與中國農大、江南大學、東北農大、八一農大等院校建立科研合作聯盟,建成國家級蛋雞技術試驗站、省級技術中心、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闢建科技孵化器,為企業插上科技翅膀。近年來每年都引進60名“211”、“985”院校專業人纔,為園區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為留住這些專業人纔,縣裡出臺特殊政策,確保他們到企業服務幾年後,如因某些原因不想在企業乾了,縣裡全部接納並回歸事業編制。2014年,園區簽訂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合作項目10個,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四是優化市場環境,實施品牌牽動戰略,積極引導龍頭企業與省內外大型超市、批發市場對接,同步搭建網絡電商平臺,提昇肇州地產品外埠市場競爭力。
“求真務實是縣領導工作的‘法寶’。當縣委書記5年來,一門心思力求為強縣富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厚重的基礎,讓46萬肇州百姓安居樂業。這是我最大的理想,也是我的政績觀。”王興柱用朴實的話語,道出一名縣委書記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