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抗戰老兵住院最高可報25萬 繳納醫療保險2350元
2015-08-14 09:22:59 來源:大慶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4日訊 1937年,日寇侵我中華,千百萬中華兒女英勇抗戰,用生命和熱血,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記者在市委老乾部局和市民政局采訪時了解到,目前在大慶兩部門登記在冊的離休和在鄉復員抗戰老兵,僅有45位。

  采訪中,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省直企業、單位還應該有部分離休的抗戰老兵信息,但大慶境內的抗戰老兵准確人數目前還無法統計。

  姜志高老人說,負過傷的腿每到陰天下雨還會疼。

  老兵揮淚憶往事

  8月9日上午,在龍鳳區廠西一棟居民樓內,一位頭發花白的耄耋老人,手裡緊握著一本字跡模糊的《復員證》,看著電視中播放的抗戰紀錄片,老人想起了犧牲的戰友,禁不住留下了淚水。

  老人名叫姜志高,今年91歲,出生在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鄉下,11歲就給地主放牛,16歲參加新四軍,並於1945年火線入黨。

  記者看到,老人雖行動有些遲緩,但在他的眼神裡,能看出軍人特有的氣質。

  老人回憶說,1941年5月份,村裡來了一支新四軍的隊伍,年僅16歲他,沒來得及和家人打招呼,就加入到抗日隊伍中,被編到新四軍三師八旅二十四團二營七連。

  在隨後的歲月裡,姜志高先後參加了百餘次戰斗,最激烈時,曾與日本鬼子展開肉搏戰。他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是1943年3月,蘇北地區的八灘王橋戰斗。當時由黃克誠將軍指揮,擊斃100多名日軍,俘虜日偽軍200多人。抗戰勝利後,姜志高隨所在部隊轉戰到東北。

  在遼沈戰役前期攻打懷德的戰役中,姜志高的小腿粉碎性骨折,腿和頸部也被彈片嚴重擊傷。

  “父親做事一直很低調,很少提及自己立功的事,他時刻教導我們愛黨愛國。”姜志高的兒子姜力偉對記者說。


  姜志高老人的軍人身份證件。

  牢記英雄的事跡

  8月13日,記者從市委老乾部局和市民政局優撫科了解到,截至今年8月,我市登記在冊健在的離休和在鄉復員抗戰老兵共45位。他們中年紀最大的100歲,最小的也已84歲高齡。

  記者了解到,年歲最高的王玉福,出生於1915年。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後,日寇開始全面侵華,22歲的他,毅然參加抗戰。15年的從軍生涯中,他先後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參加大小戰役百餘次,多次榮立戰功。1925年出生的楊惠義,1945年1月入伍,在晉察冀軍分區工作。1950年隨部隊進入朝鮮,參加了抗美援朝,曾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部門工作,後因遭遇敵機轟炸而負傷,1958年4月光榮退伍。

  生活醫療有保障

  記者從市民政局優撫科了解到,在生活補助方面,市政府根據國家要求,每年按時為在鄉復員抗戰老兵,發放補助金或撫恤金。

  在市區城鎮生活的在鄉復員軍人,標准為16000元/年;在農村生活的在鄉復員軍人標准為10500元/年;抗日時期老軍人,每年加發500元生活補助金。

  市政府每年還會根據全市人均消費支出標准,適當調整補助。在醫療保險方面,市政府為他們繳納了2350元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包括大病保險,住院最高可報銷25萬元。

  采訪結束前,市民政局優撫科負責人說:“抗戰老兵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身體狀況都不是很好,民政部門會定期為他們免費體檢,時刻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在大慶這片土地上,是否還有其他抗戰老兵?如果他就生活在您的身邊,如果他是您的親戚朋友,請與記者聯系,我們想讓老英雄們,為讀者講講當年的故事,讓年輕人永遠記住他們……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張微

[專題]三險一金政策詳盡解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