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8月20日訊 中國農歷七夕來了,天上的牛郎與織女灑下皎皎星光,溫柔注視著地上的有情人。驚喜的禮物、浪漫的紀念、幸福的歡笑、難捨的真情,就在此時此刻,有多少愛的故事正在上演……
“老婆子你把指揮人流的小旗再舉高點”“老頭子你倡導環保的嗓門再亮點”……在哈爾濱火車站志願者文明崗,這老兩口一邊自己忙活一邊還不忘給對方提意見。大娘叫曹文芝,71歲,大爺叫於慶祥,70歲,兩人攜手五十載,今年正是金婚之年。19日,在浪漫的七夕節到來的前一天,手握五張珍貴的照片,老兩口向記者講起了他們“前半生奮斗為家,後半生志願為哈”的幸福事兒。
第1張:訂婚照 拍攝時間:1963年“在自己家不乾活總跑我家劈柴挑水”
說起和老伴的相識,曹文芝打趣地說,“緣分唄。”1954年,二人同在道外太古南六道街居住,同上一所小學一個年級。
“那時候我倆知道是同學沒說過話,上中學後,小姑子經常來我家買煎餅,一來二去,我老伴就和我說起了話。”曹文芝滿臉幸福地回憶,“我老伴挺有心眼兒,在自己家不乾活,偷偷跑到我家來拉磨、劈柴、挑水,我媽可喜歡他了,當乾兒子。”
於慶祥在一旁不好意思地說,“那時候相中她了唄,我在家可是寶貝,爹媽啥活都不讓乾。”
隨著年齡的增長,兩人來了一把“超前”的自由戀愛,二人“私定終身”,然後當即決定,要拍個訂婚照留念。“那時候就偷偷跑到照相館,我穿上最好的衣服,老伴系上羊絨圍巾,要不咋說默契呢,第一次拍照兩遍就成了。一周後拿到照片,雖然只是一寸半的黑白照,但我倆心裡那個美啊。”於慶祥說。
第2張:結婚照 拍攝時間:1965年“結婚時聘禮就是一床被一套褥子”
兩年後,二人各自向家裡表明了戀愛關系,很快得到家人的同意。曹文芝說,“那時候老伴家裡條件不太好,他剛分配到鍋爐廠工作,結婚的聘禮就是一床被子、一套褥子,雖然經濟拮據,但我們覺得,只要彼此相愛好好過,好日子會來的。”1965年6月28日,二人的婚禮,在三桌答謝宴中舉行了。曹文芝已經記不清當年老伴在婚禮上說了什麼,但當時的感覺還記得,“說得挺打動人的,我好像還哭了。”於慶祥說,那時他一個月工資30來塊,還是領老伴拍了兩張結婚照。就是從這張照片開始,二人牽手走過了五十年。
第3張:感恩照 拍攝時間:1968年“女兒出生日子再苦也有奔頭”
婚後不久,曹文芝懷孕了,沒有水果和營養品,“那時候能吃,一頓能吃兩個大窩窩頭,不過也要省著點,要不月底該緊張了。”那時候,曹文芝經常留些好吃的給於慶祥,於慶祥又挑出來留給她。大女兒出生後,於慶祥帶曹文芝又拍了一張黑白照片,“我想感謝老婆帶給我的幸福,我們雖然經濟拮據,但精神上卻很滿足,尤其是女兒出生後,再苦也有奔頭。”
第4張:珠婚照 拍攝時間:1995年“首次穿上婚紗高興得只會傻笑”
曹文芝拿出的第四張照片,是二人結婚三十年的珠婚照。曹文芝穿著潔白的婚紗,於慶祥身著筆挺的西服,二人牽手,定格幸福的三十年。曹文芝說,那是第一次穿婚紗,前面後面都還沒分清,就被化妝師“塞”進了婚紗裡,“看著鏡子裡的倆人,我和老頭子都有點不知所措,心裡高興也不知道咋表達就會傻笑。”
照片出來後,曹文芝和於慶祥特意洗了一張36寸的大照片,掛在了床頭。
“這三十年,我們最苦的時候住在6平方米的泥房子裡,寒風順著掉渣的窗縫往裡鑽,難熬的三年啊……”
第5張:志願照 拍攝時間:2012年“寒風酷暑在哈站前指路換零錢”
2000年,退休的曹文芝偶然在電視裡看見老同學在做志願者,一向熱心腸的她被點了一下,加入了哈市老年志願者協會,擔任了聯絡員、社區部部長、助殘部部長的職務。從此後,每天跑社區成了她的專職工作,哈市四百多個社區都留下了她奔波的足跡。她牽頭組織的社區老年志願者隊伍,至今已經有兩百多個。
哈市老年志願者協會近年在哈站建立了志願者文明崗,為旅客義務指路、兌零錢,受曹文芝的影響,於慶祥也加入到了隊伍當中,僅今年春節期間,他就為行人兌換零錢七百餘元,義務指路千餘次。在志願者的圈子裡,他倆被大家親昵地稱為“老年志願者模范夫妻”。
曹文芝給記者拿出一張老伴和志願者在哈站執勤時的照片,她滿眼的滿足,卻又有點遺憾,“老頭子對我好,風風雨雨一輩子,可遺憾的是我倆沒有一起做志願者時的合照,這個願望,希望早點實現。”
今年6月28日,二人舉行了金婚慶典,兩位老人精神抖擻地出現在舞臺上,在照相機的?嚓聲中,二人一起說出了金婚願望“前半生奮斗為家,後半生志願為哈”,贏得在場親朋好友的掌聲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