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東北農大寒區沼氣技術成哈爾濱『美麗鄉村』標配
2015-08-21 08:14:55 來源:人民網  作者:楊海全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人民網哈爾濱8月21日電 畜禽糞便、秸稈生產沼氣,沼氣做飯、發電,沼液沼渣可生產有機肥——日前,一個以東北農業大學寒地沼氣工程技術為載體的循環生態農業模式開始在全市推廣,並將成為『美麗鄉村』的標配。

  寒區沼氣工程技術的核心技術是東北農大自主研發的『寒冷地區乾濕耦合厭氧發酵技術』與『分布式新農村資源化技術』。一般來說,畜禽糞便采用濕法厭氧發酵;農作物秸稈等含水量低,可采用乾法厭氧發酵。該技術根據寒區冬季糞便可收集量減少而秸稈多、夏季秸稈少的特點,通過調整畜禽糞便、秸稈比例,以滿足寒區大型沼氣工程發酵原料的穩定供應,並通過研制包括發酵罐體、攪拌裝置、進料裝置、出料裝置的罐式連續乾法發酵系統和沼肥田間機械化暗灌施肥機械,構建起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模式。

  2013年,該項目被納入哈爾濱市科技局與東北農大的市校合作平臺。在市科技局的對接下,哈爾濱良大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與東北農大合作共建『良大生物質能源東北農大研發中心』,加速了高校技術成果在實踐項目工程中的轉化。雙方利用課題研究成果,在雙城市杏山鎮建設了生態農業循環經濟園區。沼氣工程將村屯產生的生活垃圾、人畜糞便、秸稈、農產品加工剩餘物等轉化為沼氣和沼肥,沼氣作為農戶炊事用能和發電,電力用於秸稈成型燃料和有機肥生產,沼液沼渣一部分直接灌溉農田,一部分固液分離生產有機肥,秸稈致密成型燃料用於農戶冬季取暖和沼氣工程增溫。並在此基礎上建立有機農產品種植區和奶牛養殖區,實現生態良性循環,打造集有機農產品加工基地、東北農業大學實驗實習基地、市民生態農業觀光基地於一體的現代化新農村。

  按照該項目目前運行規模計算,沼氣和有機肥年銷售收入25.2萬元和150萬元,園區內2000畝有機水稻可增加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12噸。經濟效益和社會環境效益都十分顯著,具有廣闊的技術推廣及產業化前景。

責任編輯:張微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