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兩年熬得雙鬢白 援藏援心苦甘來——記黑龍江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隊中心組成員、仁布縣委書記陳寶柱
2015-08-23 20:05:39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林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3日訊(記者 楊林川)在西藏日喀則市的仁布縣第一次見到陳寶柱,花白的頭發,黝黑的皮膚,一笑而堆積的滿臉皺紋訴說著自己幾年來為仁布百姓帶來的甘甜……

  2013年6月,響應國家和黑龍江省委援藏號召,陳寶柱從齊齊哈爾克山縣不遠數千裡來到了生存環境艱難的仁布縣。他常說一句話:“既來之、則安之,發展仁布、造福仁布是我這三年中唯一要做的”。

  一個思路,帶來一片繁榮

  思路決定出路。剛剛到仁布報到的第二天,陳寶柱輕車簡從深入到鄉鎮、村組、寺廟、檢查站、學校、醫院,海拔高的艱苦一線進行調查研究,訪查民情。這一走就是一個月,未回到縣城一天,他幽默的對同行的當地乾部講:這是最好的適應高原的生活方式。

  走訪結束後,他又一頭紮在會議堆裡,組織縣級四個班子成員、基層部門同志和群眾代表,召開征求意見座談會、群眾代表懇談會、項目論證會。通過深入調研。反復論證和問計於民,經過深思熟慮,他提出來了援藏工作的“四個一”定位,即“促一方發展,保一方穩定,帶一支隊伍,樹一方形象”的理念。

  確立了發展的指導思想,下一步就是找“抓手”,陳寶柱跟據仁布縣年財政不足千萬的艱難實際,理清思路、果斷出手制定了以向上爭取為重點的工作方針,提出向上爭取要項目,招商引資上項目,整合資金擴項目,強化管理增項目”的舉措,他組建了項目跑辦團隊,並親自帶隊到北京、區市跑辦爭協調項目資金,一次不行,二次、三次,用真心、真情打動上級領導,贏得了支持。

  2014年項目資金爭取總額達到6.14億元,今年他又提出了“保6(億)爭7(億)”目標,截止7月底已完成6.73億元。兩年來,通過他個人努力,從國家、區省爭取計劃外項目資金高達2億多元。

  一個責任,體現一份擔當

  在黑龍江42名援藏乾部中,陳寶柱與其他41人是不同的,他是唯一一名援藏縣委書記,他肩負著引領仁布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使命。是平平淡淡混日子,60分及格,還是把仁布當做第二故鄉,實實在在乾點事,為仁布人民真正謀福利,在二者之間他毅然選擇了後者。他說:“既然來了,就要踏踏實實地乾實事,不求千古留名,但求問心無愧”。

  仁布縣長期以來形成的工作節奏慢、落實效率低的實際與他在內地工作時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陳寶柱告訴記者,剛開始有些工作部署下去後少則三五天,多則十天半月不見回音,有的乾脆石沈大海,杳無音訊了。情急之下,難免嚴厲批評了一些乾部,個別乾部開始不理解,認為新來的縣委書記不近人情、要求過急、過於嚴厲。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面對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仁布縣公安局長次仁說:“要沒有陳書記這種只爭朝夕、雷厲風行的作風帶動我們,仁布不會有今天的樣子”,而那些曾經受過他批評反而進步更快的乾部對他這位“刀子嘴、豆腐心”的領導也是暗含感激情。

  “苟利國家生死矣,豈因禍福避趨之”。想事情、做決策,陳寶柱除了考慮仁布利益、群眾意願,很少顧及個人的利害得失。剛來仁布不久,面對野狗遍地跑,經常咬傷行人、傳播疾病,蒼蠅滿天飛,環境髒亂差,群眾環境衛生意識差,街邊隨地大小便的實際,決定在全縣深入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行動,組織公安乾警將野狗集中遣送收容,大力倡導文明衛生的生活習慣,對隨地便溺造髒等行為施重拳予以打擊。

  剛開始時個別乾部和部分群眾受傳統習俗的影響不理解,說三道四,澆冷水,他頂著壓力沒有退縮,經過兩年來的整治,城鎮衛生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開始慢慢理解並接受了,許多乾部群眾由衷的豎起了大拇哥。

  面對改革發展和穩定中遇到的一系列難題,他不僅毫不退縮、敢於擔當,更善於利用內地成功經驗,創造性采取應對舉措,從而使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剛到不久,一個棘手問題就擺上了他的案頭,拉日鐵路在施工架橋過程中,水衝毀農田28.74畝,使群眾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和生活來源。多年來,當地群眾一直為失地補償而不斷上訪,導致事態不斷擴大。

  面對這樣一塊多年來啃不動的“硬骨頭”,他親自率隊調查了解情況,直接抓區市相關領導和施工部門據理力爭,並動用了司法、行政等綜合手段進行乾預,終於使施工部門由開始的拖延應付,轉為不得不認真對待,經過雙方多輪艱苦談判,同時經他直接到拉薩等地進行追討,終於為受害群眾索回失地補償金75萬元。得到補償的民工和群眾親切地稱他為不怕碰硬的“鐵書記”。

  一種精神,塑造一方形象。

  陳寶柱常說,“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尤其作為援藏乾部遠離家鄉親人,面對環境、崗位、角色的轉變和高原不適、語言迥異、飲食差異等諸多困難,沒有一種堅忍、奉獻、吃苦、樂觀的精神做支橕,很難想象能圓滿完成援藏工作任務。

  兩年多的高原生活,使原本身體十分健康的他在不知不覺中染上了多種病痛,甚至為了使自己的身體適應高原工作需要,也改掉了30多年的吸煙習慣。兩年多來,他每年在內地休假時間不足1個月,在崗率,在藏率創歷屆援藏以來最高。

  2015年的正月初五,陳寶柱正要回家去見一年纔能見一面的80歲老母親,他對記者說:“往回走的時候,年味正濃,連候機室裡都沒有幾個旅客,想想我的老媽媽,我這眼淚止不住,直到聽到熟悉的藏語藏音時,我纔猛然回過味來,想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毅然地背起行裝,踏上返程之旅……”

  “酸甜苦辣皆營養,喜怒哀樂盡收獲,經歷就是財富、援藏玉汝於成”。短短兩年時間,他滿頭的黑發已白了大半,臉上的皺紋也多了幾多,望著前面走過的路他倍感踏實,展望仁布的未來和明天,他信心滿懷,他,一個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援藏乾部,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塑造了援藏豐碑,樹立了龍江乾部的嶄新形象。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