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4日訊(記者 楊帆)24日,第九屆網絡媒體龍江行走進“中國石墨之都”雞西,探尋雞西把資源優勢、產業優勢轉變為經濟強勢的“華麗轉身”。

觀看石墨。
2014年11月27日,雞西被中國礦業聯合會授予“中國石墨之都”稱號,成為國家第十一個礦業名城。石墨資源總量8.5億噸,佔全省的57%、全國的38%、世界的21%。如果說資源是大自然賜與雞西的寶貴財富,那麼產業基礎堅實的石墨深加工產業鏈條的形成,則是雞西對大自然厚愛的最好回報。
在雞西,作為中國的石墨之都,提早開復工的石墨產業項目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過去這種用來做鉛筆的黑色粉末,如今已成為廣泛應用於冶金、機械、醫藥、鑄造、化學、電氣、航空航天、核工業等領域的新材料。

網媒龍江行來到雞西市恆山區。 東北網記者 楊帆 攝
石墨精深加工究竟有多神奇?原誠寅扳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大賬:目前,1噸石墨礦石50元左右,大約10噸礦石選1噸高碳石墨,價值3000元;大約2.5噸高碳石墨加工1噸電池負極材料,價值6萬元至7萬元,增值近10倍。而進口電池負極材料的價格就更高了,但原料都是從國內進口的。
據悉,北汽集團的普萊德項目年產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7萬噸和球型石墨3萬噸。達產達效後,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1億元、利潤5.8億元、稅金4.5億元,安置就業1526人。這一總投資25億元的項目自2013年開工建設,已累計投資7.3億元,完成辦公樓主體結構和綜合樓、2個車間基礎施工,今年計劃投資7億元,完成一期廠房建設和設備安裝。
目前,雞西已探明的石墨資源儲量(礦石)約5.44億噸,礦物量4381萬噸,居亞洲之首,遠景儲量更高達8.5億噸。世界石墨的65%在中國,中國石墨的60%在黑龍江,黑龍江石墨的50%在雞西。雞西市建設了全省首家石墨產業園區,包括恆山、麻山規劃總面積15平方公裡,已入駐企業11戶;去年又被全國礦業聯合會授予“中國石墨之都”礦業名城稱號。依托豐富的石墨資源優勢,雞西先後引進了中國寶安、香港浩市等國內知名企業,特別是2014年9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領軍企業北汽投資25億元,建設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及石墨深加工項目,開創了雞西與世界級大企業合作進行石墨精深加工的新紀元。
在雞西(恆山區)石墨產業園區,記者走進雞西浩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高純石墨生產車間。3000多攝氏度的高溫爐讓記者感受到高科技的力量。年產5000噸高純石墨粉項目已進入工業化生產階段。緊挨著的另一個車間,年產2.4億克拉人造金剛石已經投產。以噸計算的石墨礦石,變成了以克拉計算的色彩絢麗的人造鑽石。結構的改變,讓石墨礦石實現了華麗轉身——身價翻了上千倍。
雞西石墨產品享譽全球,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尤其是柳毛石墨名揚中外,是雞西石墨產業“招大做強”的“金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