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8月30日訊 29日早上5時許,劉玉瑩就起床洗漱,雖然一宿只睡了三個小時,但她怎麼也睡不著,這幾天一直都被冰城好心市民的愛心包圍著,讓劉玉瑩感到異常興奮。“蜂蜜終於有著落了,看到老爸又開心地笑了,我也跟著高興。”劉玉瑩在鏡子前簡單地整理下衣衫,出去幫老爸裝蜂蜜。29日,注定是屬於劉永森父女倆的一天,也許劉永森做夢都沒有想到,近千名冰城人來搶購他的蜂蜜,一萬斤蜂蜜兩天內就銷售一空。“姑娘,你要感謝哈爾濱這座城市,這裡的人都是咱們家的大恩人。”劉永森緊緊攥著上萬元的賣蜜款語重心長地對女兒說,這個年近50歲的養蜂人此時眼睛已經紅潤,他不知用什麼言語來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市民爭相排隊買蜜
雖然通知市民買蜜時間為上午10時,但是9時許,就有不少市民提前來到指定地點買蜜。“就怕排隊買不到,所以早早就來了。”在本報購買地點,王阿姨第一個來買蜜,她說,早就看了生活報的報道,想要幫助這個堅強樂觀的女孩,聽說買蜂蜜的人特別多,電話都打不進去,就早點兒過來“搶蜜”。王阿姨一次買了10斤,見她提著有些吃力,玉瑩主動上前幫忙送到門口。
“給我來20斤,我也獻一份愛心。”劉阿姨和老伴特意從哈市南崗區先鋒路坐了將近1個小時的公交車趕來,到攤位前掏出600元錢直接交給了玉瑩。劉阿姨告訴記者,家裡每天都吃蜂蜜,看到報紙後被玉瑩的堅強所打動,索性再買20斤獻愛心,“反正我們也吃,在哪買都是買,獻一份愛心也好。”老伴在一旁笑著表示。拿到蜂蜜後,劉阿姨迫不及待地打開蓋,嘗了一下:“嗯,味道不錯,再給我來10斤吧。”放下20斤蜂蜜,劉阿姨又拿出300元錢又買了10斤。
10時許,在報社購蜜地點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大家井然有序,“謝謝您,感謝幫助。”每個人買完蜜後,玉瑩都會微笑著表示感謝,目送人們離開。時針指向下午2時,玉瑩的肚子開始咕咕叫了,劉永森趕緊讓女兒去吃飯,“忙得都不餓了,我還能再堅持一下,不能耽誤賣蜜。”
有人專程來捐款
10時30分,哈市四歲女孩冉冉在媽媽的帶領下來到報社購蜜地點,只見她跑著來到玉瑩的面前,伸手將300元錢交給玉瑩,“我要買8斤蜂蜜。”冉冉稚嫩的聲音立即引起了現場人的關注,玉瑩摸著她的頭,笑著給她拿了4瓶2斤裝的蜂蜜,當打算找給她60元錢時,冉冉的媽媽靳女士趕忙說:“不用了,剩下的錢留給你上學吧,我們來這兒獻愛心的。”
靳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是在朋友圈中看到玉瑩的故事的,她原本打算直接扔下300元錢獻愛心,但是考慮到劉永森大哥要靠雙手來供女兒讀書,就買了幾瓶蜂蜜,剩下的錢幫助玉瑩完成學業。“錢不是很多,就是一片心意吧,希望這個孩子以後順順利利的。”靳女士表示。
哈市馬大姐來到現場,為玉瑩捐了100元錢,“我掙得也不多,100元表達一下心意吧,希望玉瑩能夠順利完成學業。”玉瑩讓馬大姐拿一罐蜂蜜再走,可是馬大姐扔下錢就離開了。
愛心企業要提供勤工儉學崗位
“看了玉瑩的報道後,感到這個小姑娘太不容易了,我想幫助她。”哈市某企業老板朱女士給記者打來電話,要為玉瑩盡一份心意。朱女士告訴記者,自己一直在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對每個學生的資助每次不少於5000元,但是玉瑩與她之前資助過的學生不同,那些學生家庭一貧如洗,父母沒有勞動能力,只能靠社會的資助來完成學業,而玉瑩一家則是靠自己的勞動來實現人生的理想,“這種自力更生的方式更值得我們欽佩。”朱女士表示。
朱女士最終訂購200斤蜜,價值6000元,“我認為這種方式挺好的,錢多少是次要的,主要是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到玉瑩。”朱女士說,如果玉瑩有打算,她們公司將在玉瑩讀大學之後,免費給她提供勤工儉學崗位,讓她可以不靠父母養活自己。
除了朱女士是購蜜大戶外,哈市的劉女士訂購了300多斤,劉女士說,玉瑩的故事在朋友圈傳開了,朋友們都要買劉永森家的蜂蜜,“第一天只預訂100多斤,沒想到朋友都這麼熱情,又訂200多斤。”
吃好我們的蜜我們還會再來
“老爸,我們的蜂蜜賣完了?!”18時許,玉瑩驚喜地看著身後空空的幾個大桶,不敢相信地瞪大眼睛衝著爸爸喊道,劉永森邁著不是很方便的步子快速走到玉瑩的身後,一桶、兩桶、三桶……直至查到第20桶時,又重新地查了一遍。這時,弟弟劉永林打來電話,告訴哥哥家中的銷售點蜂蜜也已經售罄。“1萬斤蜂蜜真的都賣完了!我不是在做夢吧。”電話中,劉永森半信半疑地問著弟弟。
回到住處後,望著像山一樣的空桶堆,劉永森沈默了一會兒,當初他帶著1千斤蜂蜜來到哈市送女兒上學時,將這些蜂蜜年底前賣完是自己最大的心願,短短兩天時間,他的1萬斤蜂蜜被一搶而空,這些在夢中都不曾出現的場景卻活生生地出現在他的面前,讓他有些不知所措。從向媒體求助、接著電話被打爆、到連夜從老家運蜜……兩天中發生的一切在劉永森的腦海中一一閃過,不知不覺中,他的眼睛濕潤了。
“老爸,咱家的蜂蜜大家吃了肯定都喜歡,我們明年再把好的蜂蜜帶給哈爾濱的叔叔阿姨們吃。”玉瑩握住爸爸的手久久不願松開,因為在她心中,哈爾濱已經不僅僅是她上學的地方,更是一個帶給她無數感動無限溫暖的地方。
已是夜晚時分,記者陸續接到好心市民的電話,想要買蜜,當得知蜂蜜已經賣完後,大家都詢問什麼時候還能買到劉永森家的蜂蜜,“1萬斤的蜂蜜賣完了,雖然我的願望實現了,但是我會繼續努力,為哈市市民釀制更好的蜂蜜,只要人們吃好了我的蜜,待到明年豐收時,我還會再來的。”劉永森信心滿滿地說。
熱評:冰城人的義舉讓愛比蜜甜
上萬斤蜂蜜,從一個多月的時間只賣出了100多斤,到如今不到兩天時間,就被一搶而空,從“甜蜜的負擔”,到“甜蜜的分享”,再到“甜蜜的收獲”,在這個過程中,讓我們驗證了一個媒體的擔當與力量,更見證了冰城市民的愛心與能量。 其實我們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讓劉玉瑩一家的難處“被看見”,並為她家愁賣的蜂蜜搭了一座信息的橋梁;其實冰城市民做的事情也並不難,我們在奉獻一份愛心的同時,也收獲了一份甜蜜,利人利己,何樂不為?正如孟子所說: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有時候,我們的舉手之勞,就可以把他人拉出困境,我們的點滴之恩,就可以讓他人銘記在心。而且,一個人的力量可能有限,一群人的力量卻足以創造奇跡。 雖然臺風“天鵝”帶來連日陰雨,卻並沒有擋住冰城人愛心的腳步。冰城人的愛心,如晴空萬裡,冰城人的義舉,讓愛比蜜甜。(生活報首席評論員 靜偉) 先期報道:“誰來買蜜 我想看見老爸笑”為湊大學學費 父女搭檔賣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