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無畏風雨踏征程 記抗聯女戰士、省政協原副主席李敏
2015-09-06 14:07:2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蘭蘭 楊任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9月6日訊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帶著一份敬仰和激動,我們“群星閃耀黑土地”報道組有幸采訪到了13歲就參加東北抗日聯軍、現年92歲的抗聯女戰士、省政協原副主席李敏——聽她講述那段刻骨銘心的歲月和曲折跌宕的往事……

  青春——戰斗在白山黑水間

  “強敵東來侵我國疆,施殘暴,如瘋狂,白山血染紅,黑水遺恨長……”每到抗戰紀念日,這首激昂豪邁的旋律,就會從哈爾濱鞍山街一座幽深的院落傳出,這是李敏老人在用自己的方式緬懷戰友,寄托哀思。作為當年抗聯隊伍中最小的女兵之一,作為中國首批具備傘降能力的女特種兵,李老在多年的抗戰中可謂是九死一生。

  上世紀二十年代,李敏出生在蘿北縣梧桐河屯。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對東北的肆意侵略使她從小就有了參加抗日的念頭。當時只有8歲的李敏,在小興安嶺梧桐河畔和小伙伴們參加了當地的抗日救國組織兒童團。1936年冬天,李敏和小伙伴們正在搞宣傳演出,一隊日本騎兵遠遠衝來,大家趕緊分散跑開。幾天逃亡之後,13歲的李敏在老鄉家遇到了北滿省委地下交通員李昇,在他的帶領下參加了抗聯。從那時起,她就在李兆麟將軍麾下轉戰於白山黑水之間。

  1938年冬天,日偽軍趁著大雪進山圍剿抗聯部隊,李敏所在的被服廠和醫院被日軍發現了。撤退時,趟著沒膝的積雪,在前面探路的李敏發現沒人跟上來。轉身一看,身後的戰友又被包圍了,緊接著,“噠噠噠”一梭子彈向她打來,李敏就勢倒地,滾進一個雪窩子裡隱蔽起來。裴大姐為掩護戰友,高呼著“祖國萬歲”犧牲了,一個女兵排只有李敏一人突圍。這個悲壯的故事後來被編寫成歌劇《星星之火》,裴成春等英雄兒女的形象感動了千萬人。

  1940年冬,抗聯第一路軍、第二路軍、第三路軍的主力部隊陸續撤退到蘇聯境內進行野營整訓,後來被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暫由蘇聯遠東方面軍總部接管,並被編為“蘇聯遠東紅旗軍獨立第八十八步兵旅”。在那裡,李敏和一批女兵參加了跳傘訓練,成為中國首批具備傘降能力的女兵。“我們女兵跳傘,比男的膽子還大。”選拔傘兵體檢時,李敏被查出心髒有毛病,不適宜跳傘,但是她還是執意參加了訓練。此外,李敏還接受了前線救護、無線電聯絡、滑雪、武裝泅渡等訓練。回國後,她先後完成了偵察、通信、破壞敵佔區橋梁鐵路倉庫等多項任務,還參加了摧毀日軍黑河軍事要塞的作戰行動,立下了許多戰功。

  李老的軍裝上戴滿了獎章,其中一枚“戰勝日本”銀質勛章,她一直奉若珍寶。“一個個戰友在我身邊倒下了,我是代表千萬個長眠在林海雪原上的抗聯戰友戴的獎章啊……”老人凝重地對記者說。

  尋根——銘記是最好的紀念

  一片碑林是李敏家的院牆——或黝黑或珠白的大理石板上清晰地刻著抗聯歌曲、戰斗故事、抗戰遺址名稱等。老人說,她已經制作了幾百塊這樣的碑刻,其中的大部分都立在了當年東北聯軍抗戰的地點。

  李敏有一個習慣,她走到哪裡,都會贈送《東北抗日聯軍歌曲選》,這本收錄了403首抗聯歌曲的歌集,是老人用了20多年的時間回憶、收集、一字一句整理出來,用文革平反後補發的工資出版的。文革中,李敏被造反派誣陷為“蘇聯特務”蒙冤入獄。在獄中,李敏的身體每況愈下,頻繁地吐血、便血,讓她覺得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但一個信念支橕她堅強地活了下來:“我不能死!我要把自己的抗戰經歷留下來,以此紀念和告慰犧牲的戰友,讓抗戰精神激勵更多的後人!”當時,身邊沒有紙,她就把獄中供大家閱讀的報紙的小空邊撕下來,用鉛筆在上面寫下在戰場上聽過和唱過的歌曲。被無罪釋放後,李敏就著手整理這些基本上失傳了的抗戰歌曲。

  李敏的家大部分都改作了陳列室,牆上掛滿了抗聯各支部隊、主要將士的事跡宣傳畫以及抗聯英烈們的照片和有關抗聯精神的書法作品,仿佛是一個小型的東北抗聯博物館。老人用心搜集的一些陳年舊物,每一件都可作為東北抗日聯軍的歷史見證:從日軍手裡繳獲的手榴彈;抗聯戰士曾經用過的步槍、子彈和鍋碗瓢盆;用柞樹和黃柏樹皮將白布染成黃綠色後縫成的軍服……李敏懷著一種對歷史負責的使命感,在多年前開始了抗聯精神的“尋根之旅”,登山攀坡,踏雪穿林,走過了哈爾濱、大興安嶺以及烏斯渾河畔等諸多當年的抗戰故地。她說:“睹物思人,看到這些東西,我感覺就是跟戰友們在一起!”

  為讓後代銘記東北抗日聯軍14年苦斗史、宣傳東北抗聯忠貞報國、勇赴國難、不畏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李敏歷時30多年,在2013年整理並出版了《風雪征程——東北抗日聯軍戰士李敏回憶錄》。在後記中李敏寫道:“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抗日戰爭似乎已經很遙遠了,可它在我的記憶裡卻永遠是清晰深刻的……與敵人激烈交戰、爬冰臥雪、忍飢挨餓,眼看著身邊親愛的戰友一個一個瞬間流血犧牲……槍林彈雨中的戰友們是那樣的勇敢堅強,不把他們的英雄事跡寫出來,我無法安寧。”

  傳承——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把抗聯的歷史傳給後人,這是我後半生最大的夢想。”這些年,李敏放棄了離退休老乾部的療養機會,將精力都放在了重走抗聯路、宣傳東北抗聯精神上。這個本可以安享晚年的革命老人,毅然選擇了一種不平靜且意義非凡的生活。

  “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壯士們,精誠奮發橫掃嫩江原……”在省老乾部活動中心不久前舉行的“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文藝演出上,當92歲的李敏率領“東北抗聯精神宣傳隊”的隊員們在雄壯的歌曲聲中進行隊列表演時,全場觀眾自發起立,向老人家和她的隊友們敬禮。“東北抗聯精神宣傳隊”是李敏在2002年組建的,從最初的三十多人發展到目前的三百多人,他們“通過講述抗聯故事,把抗聯戰士用汗水、鮮血和生命譜寫的光輝歷史和偉大精神傳給後人。”

  記者來到李敏家的時候,正趕上一些大學生來“博物館”參觀。老人親自擔任講解員,聲情並茂地給學生們講述自己的經歷。作為我國健在的抗聯女戰士中最年輕的一位,全國各地前來采訪李敏的人很多,“東北抗聯精神宣傳隊”的活動日程也排得滿滿的,對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來說,這麼密集地參加活動,身體會不會吃不消?老人笑著回答記者:“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采訪結束時,李老堅持送記者下樓,她握著記者的手,語重心長地說:“你們一定要讓抗聯精神得到更廣泛的傳播,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歷史,不要忘記那些為我們現在的幸福而犧牲的烈士們!”

責任編輯:王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