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15日訊 她,給了學生一把信念的尺,讓學生自己去丈量人生;給了學生一副學習的圓規,去規劃成長的藍圖。
李新英
參加教育教學工作30多年來,她憑著一顆求真務實的心和一腔愛崗敬業的熱情,在教育事業的沃土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成為學校師生、學生家長和林區廣大職工心目中的“最美”教師。她,就是方正林業局第一中學英語教師李新英。
敬業用行為詮釋職責
“你家孩子去哪兒就讀?”,“你家孩子走不走?”,“今年誰帶班?”家長們議論著,打聽著。“不走了!”,“不走了!”,“李新英帶班”。眾裡尋她千百度,你尋不到,辨不出,因為她太普通,太平凡。可是幾十年教學一線的工作又將李新英錘煉得並不普通、不平凡。
“今年一中考得不錯”“她班又全班進入本科線”,2015年高考過後,大街小巷的人們談論著。知道的人還會想起2012年李老師班的英語成績超出全省平均分近40分,松花江林管局前10名中就有8名是她的學生。成績是驕人的,可又有幾人知道這樣的成績是在怎樣的情形下創造出來的。
每一個孩子都是自己的家人,每一堂課都是第一節課,每一天都用陽光的心情面對學生,一天容易,兩天不難,可是幾十年、幾千個日日夜夜都能做到這樣,不容易。李新英老師做到了,一直做到今天。為教育,為學生,她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要求學生做到的,她首先做到,每天早來晚走,沒有節假日,沒有星期天,以自己的高尚師德和點滴行為潛移默化影響和激勵著每一個學生。
李老師常說: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把理想、信念的火種傳遞給學生,纔能真正照亮他們的一生。她用耗去的心血化作深紮生活的根,讓學生們茁壯成長,作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師,她用自己的愛鑄就靈魂,以自己的行為詮釋職責。
堅持挑著不平衡的擔子
李新英愛班上的學生,她也愛自己的兒子,這愛對於我們是幸福、是享受,可對於她也許是一種折磨、一種煎熬。學生聰明活潑;兒子重度腦癱。在校為學生,全心全意;在家為孩子,求醫問藥。愛學生?愛孩子?叩問著、矛盾著、選擇著。一個月、一年、三年……她挑著這不平衡的擔子,堅持著。
學生金榜題名了,兒子仍是腦癱重度;高考在即,婆婆突患腦梗塞在醫院搶救,五六十名學生在學校准備高考,又一次艱難的抉擇,又該怎樣割捨?學生安靜了,家長放心了,因為第二天李老師又准時出現在班級門口。與平素無異,她就這樣一直陪著學生到高考結束。成績喜人,李老師也笑了,可她眼裡噙著淚。
高中學生情感細膩、豐富,波動性也很大。李新英老師經常以家長和朋友的身份去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情感世界。班級中的張鵬、李凌宵、王瑩、張明鶴等同學家都在山上林場,是住宿生,李老師也就很自然地成了他們的第二監護人,衣、食、住、行她樣樣都要過問,休息日更是要到他們的住處“查崗”,督促他們學習。
學生們沐浴著愛的陽光,健康地成長著,這份愛早已化作他們學習的動力。
摸索向45分鍾要效益
李新英老師深諳教書育人之理,育人固然重要,教書也不可偏廢。要教好書,自己就要有精良的業務素養。向45分鍾要效益,向45分鍾要質量,每一個45分鍾她都精益求精,不斷實踐、摸索、總結,她不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而且她的《課前五分鍾的魅力》教學法得到推廣,促進了林區英語教學。
如果說高三學生的生活是披星戴月,那麼李新英老師就與星月深交了幾年,甚至是幾十年。輔導學生是家常便飯,可貴的是她能經年累月地潛心鑽研教學,研究高考動態,尋找教學規律。正是這種執著,正是這種對事業的愛,使她的教學成績居高不下,使她的教學成果令人佩服。她所撰寫的論文《寓激勵於英語教學中》榮獲全國優秀科研成果獎,並有論文多次在英語周報、林區教學等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
李新英沒有豪言壯語,只有默默堅守;沒有轟轟烈烈,只有點點滴滴。每年她都被評為林業局優秀教師、模范班主任,2009年榮獲省級優秀教師,2012年榮獲省勞動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