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佔領沈陽城(資料圖片)
東北網9月18日訊 2015年的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爆發84周年紀念日。據了解,大慶將於九月十八日上午九時至九時二十分,進行防空襲警報試鳴。屆時,利用廣播、電視鳴響與室外防空襲警報鳴響同步進行。
鳴響種類:
預先警報:鳴36秒,停24秒,反復持續3分鍾;
空襲警報:鳴6秒,停6秒,反復持續3分鍾;
災害警報:鳴15 秒,停10 秒,鳴5 秒,停10 秒,反復持續2分鍾;
解除警報:連續鳴3分鍾。
九一八事變,又稱沈陽事變、奉天事變、盛京事變、滿洲事變、柳條湖事變等,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衝突和政治事件。衝突雙方是中國東北軍和日本關東軍,日本軍隊以中國軍隊炸毀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為借口而佔領沈陽。事變爆發後,日本與中國之間矛盾激化,而日本軍部主戰派地位上昇,國會和內閣總理大臣權力下降,導致日本全面侵華。幾年時間內,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佔領。9月18日被中華民國政府視為國恥日。
【九一八事變過程】
1931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日軍以此為借口,突然向駐守在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由於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攻佔北大營,次日佔領整個沈陽城。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父老成了亡國奴。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日本對中國東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變前,它已通過日俄戰爭奪取了旅順、大連和滿洲鐵路沿線並派兵駐紮,這正是它能夠陰謀進行事變的前提。
【九一八事變背景】
在1927年夏,日本內閣就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制訂了《對華政策綱領》,露骨地聲稱中國東北“在(日本)國防和國民的生存上有著重大的利害關系”。同年7月,內閣首相田中義一向天皇奏呈《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從而確立了以“滿蒙”為侵略基地的狂妄戰略。
從1929年起,日軍陸軍參謀本部和關東軍在中國東北三省先後秘密組織了四次“參謀旅行”,偵察情況,制定了侵略中國東北的作戰方案。1931年6月,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和陸軍省制定“滿蒙問題解決方案大綱”,確定了以武力侵佔中國東北的具體步驟;7月,陸軍參謀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調運至沈陽,對准東北軍駐地北大營;8月,日本陸軍大臣南次郎在日本全國師團長會議上叫嚷:滿蒙問題只有用武力解決。隨後進一步做了發動此次戰爭的各種准備。
九一八事變的發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吞並中國、稱霸亞洲及太平洋地區而采取的一個蓄謀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驟。早在1927年夏,日本內閣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制訂了《對華政策綱領》,露骨地聲稱中國東北“在(日本)國防和國民的生存上有著重大的利害關系”。同年7月,內閣首相田中義一向天皇奏呈《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從而確立了以“滿蒙”為侵略基地的狂妄戰略。1931年,日本軍部秘密制訂了有關侵略我國東北的方針、步驟和措施。在完成了發動侵略戰爭的周密准備之後,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揭開了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變後各方反應】
九一八事變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紛紛要求抗日,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主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影響下,東北人民奮起抵抗,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先後出現了東北義勇軍和各種抗日武裝。1936年2月,東北各抗日部隊統一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聯軍團結廣大群眾, 進一步開展了廣泛持久的抗日武裝斗爭,有力地配合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抗戰。
大慶及周邊地區抗日斗爭史 你知道嗎
——聽東北史研究者宮柯權威講述70年前那些事
故鄉、故人、故事。
那是一段不遠的沈甸甸的故鄉史,那是一群群平凡的人在抵御外侮面前成了英烈。一部血性先驅抗爭史,寫實了這塊土地的氣節。總是這樣,坐下來,去回望,去了解曾經碎片空白的故鄉史後,把原本不該忘記的歷史還原,再度拉入當下視野,無疑有著多元的意義。
“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八一五”日本無條件投降,歷時14年的抗日斗爭在大慶及周邊地區發生了哪些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湧現出哪些拋頭顱灑熱血的民族英雄值得我們緬懷?
宮柯的主講,時間脈絡清晰,歷史事件系統。記者在采寫時不能完全復述,只能選取重要的環節寫出來。讀者可以按照時間脈絡來傾聽——“1931年打響的江橋抗日第一槍”,“1932年東北抗日義勇軍戰將李海青抗日始末”,“1939年曾發生在安達地界的731細菌部隊特別試驗場”,“1940年開始的抗聯十二支隊在三肇地區開展的抗日斗爭……”
壹
1931年
江橋打響了抗日第一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的第45天,在江橋鎮打響了抵抗日軍進攻的第一槍,史稱“江橋保衛戰”或者“江橋抗戰”。
這一槍在中國人民抗日歷史上,具有永恆的意義。
今天說起來,江橋抗戰的發生地離大慶並不遠。雖然按行政區劃分歸泰來縣,但地下油氣資源歸屬大慶油田,讓聽者感知著同是一塊土地相連的情感。
1、江橋抗戰爆發的前因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關東軍開始侵佔東北四省(察哈爾、遼寧、吉林、黑龍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只有黑龍江省還沒有淪陷。日本關東軍以為在他們的淫威之下,黑龍江很快會成為囊中之物,於是唆使當了漢奸的洮遼鎮守使張海鵬出兵,威逼黑龍江省當時的省會齊齊哈爾。
張海鵬,外號張大麻子,是個土匪出身的軍閥,被稱為“老營混子”(老兵油子)。他與張作霖、吳俊昇等人同時帶“拉杆子”當土匪,被清政府招安,可始終官運不濟。張作霖一直看不上他,老是不被提拔。
後來張作霖和吳俊昇被日本人炸死了,他覺得時來運轉了,心想“小六子”(張學良)當上了少帥,憑賞也會把黑龍江省主席的位置賜給他這位老叔。沒想到依然沒有用他,氣得張大麻子七竅生煙,投靠了日本人。
1931年10月13日,張大麻子派三個團隊兵力沿洮昂鐵路進軍齊齊哈爾,自己准備坐火車走馬上任,造成既成事實,逼迫張學良承認。
但張海鵬是個窩囊廢,日軍無奈由幕後唆使跳到前臺耀武揚威。1931年10月26日,日軍向黑龍江守橋部隊發出最後通牒。
大戰一觸即發,國民政府卻電令黑龍江守軍不許抵抗。刀已經架到脖子上了,怎麼辦?是戰、是退、還是降?等待新任黑龍江省最高長官做出抉擇。
2、新官馬佔山下令抵抗
少帥張學良會同國民政府委任的黑龍江省主席到底是誰呢?此人叫馬佔山,因為身材矮小,得了外號叫“馬小個子”,也是土匪出身,被招安後“轉正”當上了清朝末年的正規軍。他機敏乾練,敢跟日本人較勁,當時他是東北軍駐黑河的警備司令,中將軍銜,臨危受命。
1931年10月10日,馬佔山接到張學良的委任,第二天乘“大興”號客輪從黑河出發,於10月19日走水路到達哈爾濱,然後轉乘火車當天趕到省城齊齊哈爾,20日上午履行就職儀式,當即發表聲明:拒絕張大麻子願出500萬大洋供他出國游歷的賄賂,絕不出賣黑龍江,日本人要進佔齊齊哈爾必須拿血來換。
馬佔山大義凜然,一呼百應,打響抗日第一槍。
江橋保衛戰雖然以悲壯的結局終止了戰斗,但馬佔山將軍領導的江橋保衛戰雖敗猶榮,對東北地區持續了14年風起雲湧的抗日斗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表現了中國人民抵抗外辱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贏得了國內國際輿論的一致贊譽和支持,同時也讓率領30萬東北軍撤到關內的少帥張學良堅定了打回老家收復失地的信心和勇氣,成為逼蔣抗日、發生西安事變的導火索。
貳
1932年
任民鎮有六座“肉丘墳”
1932年,日軍佔領了安達縣城。抗日期間,在原安達縣城的東門外發生了一起慘案,一百多人被日軍集體屠殺。
“肉丘墳”的背後是一幕更加慘烈的抗日斗爭史。
1、李海青與抗日義勇軍
“肉丘墳”中死難者有一個共同的稱號,叫東北抗日義勇軍,隸屬於馬佔山將軍屬下的戰將李海青。
李海青,1896年出生於山東省武城縣,12歲時隨母逃荒到肇州(也有人說他是肇源人)縣李木匠屯,後來到吉林省扶餘縣東圍子等地扛活。
1925年,時任黑龍江省督軍的吳俊昇很喜歡李海青的“俠義”之行,將他招為部下,委以營長,後因整頓軍紀時犯有人命案,被關進監獄。馬佔山任黑龍江省代主席後,親自去監獄釋放了李海青,恢復其營長職務,讓他回家鄉召集人馬組成抗日“別動隊”。李海青不負厚望,很快在三肇地區拉起一支抗日隊伍,因戰功卓著被晉昇為旅長。
江橋抗戰失敗後,李海青率領殘部退守到安達、青岡、蘭西、三肇一帶招兵買馬,重整旗鼓。據說聚集了兩萬多人,其中有1000多名學生,還有5名共產黨的秘密黨員。1932年3月28日,李海青率部攻打農安縣城。4月中旬,李海青得知馬佔山在黑河又舉義旗,便率領萬餘人渡江北上,一路攻克了肇州、豐樂等鎮,繳獲大批槍支彈藥,釋放獄中在押者。5月5日,李海青向昌五進攻,接著又攻克肇東、對青山等地,與率部東征的馬佔山將軍在蘭西縣會師。馬佔山委任李海青為抗日義勇軍第三軍軍長,命他率部在中東路線兩側活動,襲擾牽制日軍。
2、“九二一”慘案發生始末
原安達縣城(現任民鎮)東門外的“肉丘墳”,安葬的就是李海青將軍收編的抗日義勇軍一部。
1932年5月初,安達縣城抗日人士王子坡被捕入獄。5月21日,李海青率部與原山林隊張錫五(報號“天照應”)組織的千餘人攻打安達縣城,活捉了親日縣長張錫坤,燒毀縣公署檔案,從監獄裡救出王子坡。9月14日,李海青部所屬四團,在團長張錫三的率領下又一次攻進了安達縣城。9月16日,日軍和偽軍騎兵第三旅從青岡縣方向偷偷來襲,張錫三猝不及防。9月20日晚,團部駐地梁家大院被日偽軍包圍,激戰4個多小時,張錫三部彈盡糧絕。偽軍旅長周作霖以收編為名,將被圍困的義勇軍騙到隆盛興商號院內繳械。9月21日,義勇軍團長張錫三被日軍押解到齊齊哈爾,英勇就義。被繳械的義勇軍108人被日軍押解到安達縣城東門外,用機槍一陣狂掃,全部被屠殺(據說除1人僥幸活命外,其餘107人壯烈犧牲)。
“九二一”槍殺義勇軍戰士慘案發生後,安達縣城的老百姓在抗日義士殉難的東門外挖了6個大坑,收斂屍體進行安葬,形成了六個沒有墓碑的墳冢,後人稱為“肉丘墳”。
?
1939年
731細菌部隊特別試驗場
現安達市城東17公裡處的先鋒鄉八一村,原名叫富本村鞠家屯。村東南是一片沒有人煙的草甸子,1939年曾是日軍進行炮兵實彈演習的靶場。1942年9月,日軍用鐵絲網圍起了東西長12公裡、南北寬17公裡的范圍,駐紮了一個中隊的兵力,嚴密封鎖,不准中國人靠近,違者格殺勿論。當地老百姓經常能夠見到罩著帆布棚的汽車進進出出,偶爾還有飛機在上空盤旋。誰也不知道裡邊到底在乾什麼,神秘之中透出了令人恐怖的氣息。這個謎底直到日軍戰敗投降之後纔被揭開,原來是日軍臭名昭著的731細菌部隊野戰安達特別試驗場。
1、不露聲色的地獄
1941年末,日軍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由於戰線太長、資源有限,日軍大本營迫切希望駐哈爾濱的731部隊秘密研制的細菌武器盡快投入戰爭使用。於是部隊長石井四郎在距離哈爾濱120公裡的安達以東,選擇了一片適宜觀察細菌武器實戰效果的草甸子作為野戰特別試驗場。之所以叫特別試驗場,是要用活的牲畜和活人做細菌炮彈、空投炸彈的殺傷力檢驗。
修建這處殺人魔窟之初,許多當地的老百姓被強征去做苦力,挖土溝、蓋飼養牲畜的圈捨、碾壓能夠起降轟炸機的飛機跑道,為駐守日軍建房子。僅僅兩個月就完成了土方工程,中國人就再也不准進入了,內部的設施日本人自己乾,很少有當地人見過試驗場的真實面目。
據解放後的調查記載:1943年,有本地人進去給日本人劁過豬,但日本人從來不吃自己養的豬肉。還有人被征調進去給日軍的飛機跑道掃過雪,看到過穿防護服的日本軍醫在地窨子(觀察室)裡,但不知道在乾什麼。
1943年,距離特別試驗場最近的富本村爆發了烈性傳染病,全村一百多戶家人,短時間內死了70多人,村長黃繼芳一家就死了12人。即便如此,當地人也不知道和近在咫尺的日軍細菌試驗有關系。
1950年,村民吳殿有曾在飛機場內的一個大坑裡,一次挖出了三千多斤馬、牛、羊、豬的骨頭賣掉了,可見日軍用活體牲畜做的試驗規模有多大。
2、抗日志士殉難的刑場
安達特別試驗場雖然不是浴血抗日的戰場,卻是許多沒有留下姓名的抗日志士悲慘殉難的刑場。其中有在各處被俘的八路軍、游擊隊、抗日聯軍、抗日義勇軍、國民黨軍隊的官兵,還有受前蘇聯遠東情報部領導的俄國人、朝鮮人、中國人等地下工作者以及無辜被抓的平民百姓。據說在試驗場建成後的三年時間裡,先後有400多人被細菌武器殘酷殺害,真實的數字可能還要更多。如今,走到那裡,只是一片寂靜的草原,那些不屈的靈魂卻不能被忘記。
肆
1940年
抗聯烽火映紅“三肇”黑土地
1940年春,由於日軍對活動在山區的抗日聯軍進行反復討伐,同時撤村並屯,建立由日偽軍日夜把守的“人?”,切斷了抗聯與老百姓的聯系,給養斷絕,游擊區的空間被壓縮得越來越小。為了打破敵人的圍困和封鎖,抗日聯軍三路軍決定化整為零,由東部山區向西部平原轉移,開闢新的抗日根據地,史稱抗聯西征。
8月份,東北大地到處都有青紗帳,抗聯十二支隊如魚得水,隱蔽穿行,從慶安轉進到了松嫩平原的肇州、肇源、肇東三縣一帶開展抗日武裝斗爭。由於這三個縣都以相同的肇字命名,所以合稱為“三肇”地區。
西征而來的抗聯十二支隊,在1940年9月11日夜,襲擊了肇州縣豐樂鎮,取得第一個勝利,壯大了聲威,震驚偽滿當局。
9月18日,計劃攻打宋站,由於漢奸告密,行動受挫,遭到敵人重兵包圍,隊伍被打散。支隊長許植亨帶領一部分抗聯戰士向慶安方向撤退。支隊骨乾韓玉書和徐澤民等人與上級上失去了聯系,自發組織起來收攏剩餘的力量,韓玉書以十二支隊黨委書記的名義召開黨員會議,任命徐澤民為代理隊長,自己任代理政委,在三肇地區繼續堅持斗爭。
重新組織起來的抗聯十二支隊,發動群眾,擴大隊伍,形成60多人的武裝力量。抗聯十二支隊的故事在三肇大地,一直被我們熟記。
敖木臺遭遇戰血染江堤,四十多名抗聯戰士在這場戰斗中犧牲,代理政委韓玉書用機槍掩護撤退,中彈犧牲。
徐澤民揩乾身上的血跡,掩埋了戰友的屍體,帶領突圍出來的剩餘戰士,聯合當地的抗日義勇軍,又拉起80多人的隊伍,組織起復仇的力量怒殺回馬槍,討還了在敖木臺欠下的血債。
由於抗聯十二支隊在“三肇”地區的抗日活動引起了日偽當局的恐慌,開始大肆搜捕抗日人員和與之有聯系的民眾。抗聯的地下聯絡員王化清(十三省)等19人相繼暴露被鋪。1942年1月9日晚,被押解到三站江邊,三人五人一組捆綁著,被推進了松花江冰窟窿裡……
徐澤民,在蘭西縣(養傷)單獨活動時被捕,被押送哈爾濱道裡監獄,受刑不屈,寫絕命詩後在獄中自縊殉國。哈爾濱的東北烈士紀念館收藏了這塊木制的牢房門板,手刻字跡清晰可見——
立志創業離了家 遠游北上到龍沙
克山通北九年整 未想事變九一八
帝國主義真毒辣 四省同胞遭屠殺
追隨鄧文把國救 收復失地為中華
關內二年來東北 復加共產不要家
三肇游擊活動緊 搖動滿洲大討伐
省委調隊回山裡 走至慶城打開花
返回工作失計劃 蘭西境內將我抓
為國犧牲光榮事 十載於茲我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