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在我眼中 哈飛是我的根、我的魂、我的家
2015-09-29 11:17:17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帆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4日訊 (記者 楊帆)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黑龍江省勞動模范、哈爾濱市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傑出青年……這樣一系列耀眼的頭銜都集合在一個33歲的產業工人身上,他就是中航工業哈飛的秦世俊。

秦世俊正在工作。資料圖

  1982年,秦世俊出生在一個有著濃厚“航空報國”氛圍的家庭裡,父親就是中航哈飛的一名工人,每當飛機呼嘯而過時,父親總是自豪地指著天空告訴他,那是爸爸親手制造的飛機,而他也最喜歡聽爸爸講哈飛的故事。“我也要像爸爸一樣,長大以後造飛機。”這個念頭像一粒種子,播種在了秦世俊幼小的心頭。1998年,在父親的影響下,秦世俊報考了哈飛技校,為成為一名優秀的航空人做起了准備。

  畢業後,秦世俊如願進入哈飛,成為一名航空人。他先從普通銑床練起,熟練後,他轉戰數控機床,從零件裝夾、機床操作等基礎知識開始學起。為了盡快練好自己的技能,他總是在結束一天的工作後繼續留在單位,向夜班師傅學習。入職不滿一年,在哈爾濱市數控工人技術比武中,他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晉昇為高級工。2004年,在全國同工種技能比武中,秦世俊一路過關斬將,取得哈爾濱市第一名和黑龍江省第四名的好成績,破格晉昇為高級技師,拿到通往全國賽場的“入場券”。大賽需要大量的准備工作,可公司的生產任務卻進入攻堅階段,權衡過後他毅然放棄比賽,回到了自己的崗位。對於這樣的選擇,秦世俊毫不後悔:“大賽給了我歷練和成長,但我肩負的責任更重要。也許在別人眼裡,哈飛就是一個企業,但在我眼中,這裡是我的根、我的魂、我的家,我的本事和成績是哈飛給我的,在它需要我的時候我必須堅守崗位。”此後的7年時間,他沒有再參加任何比賽,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公司的科研生產中。

  多少個攻堅克難的夜晚,秦世俊不眠不休。長長的軸體需要與機床平行裝夾,一端固定住了,另一端就會產生傾斜。為了解決零件的裝夾問題,他研制出了一套可分解的抱胎夾緊工裝。為了不耽誤正常生產,他把試驗安排在夜裡12點以後,經常一乾一個通宵。經過3天近20多次的改進,這套工裝終於在軸體的中間位置形成了有效支橕,保證了加工精度,並將生產效率提高了4倍。創新已經成為秦世俊的思維習慣,14年來他實現技術創新、小改小革600餘項,創經濟效益480餘萬元。圍繞飛機起落架和旋翼零部件科研生產任務,2014年秦世俊勞模工作室全年完成攻關課題15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8項,實現小改小革30多項,創經濟效益67.75萬元。工作室贏得了全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航工業總工會、中航工業哈飛5個級別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楊禹

【專題】黑土地新英雄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