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3日訊 (記者 楊帆) 年過五旬依舊在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一線工作崗位上樂此不疲地創造著的正是王真偉,這個高中畢業就在軋機邊一工作就是28年的他,是細心、努力的工作纔帶來一項又一項的技術創新。

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王真偉正在操作臺。
1983年王真偉考工進入了薄板分廠900軋機當上了一名壓延工,現代化的設備讓他眼花繚亂,興奮無比,他為能在這裡工作感到驕傲自豪、那時,他就暗下決心在崗位上乾出個樣來。說起容易做起來難,單位的幾臺新軋機都是進口的,操作臺上全部是英文名稱,讓他一個剛剛從高中畢業的學生有些摸不著頭腦,“軋機上的英文單詞我就一一記牢、背會,時刻注意觀察師傅操作的每一個細節,休息時用本子記下,回家再揣摩、思考、模仿。”就是這樣他自身的技術水平在崗位中突顯出來。
1400冷軋機是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1985年從意大利進口的四重不可逆冷軋機,是最主要的設備,也是我國鋁加工業“國寶級”設備,技術含量高,操作復雜,承擔的生產任務繁重。1985年9月,1400軋機試車成功,王真偉被調入1400軋機,經過一年和師傅們學習,他就擔任了1400軋機的副操縱手,能獨立操作設備,並生產出成品。
他常說,所謂的經驗,沒有現成的,都是靠一點一點,攻堅克難乾出來的。近幾年,鋁加工行業迅速發展,隨著市場需要的擴大,復合材料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和應用。為了滿足用戶的要求,公司對復合板的生產工藝進行了改進。王真偉在軋制復合板的生產中注重在精上下功夫,深入鑽研軋制理論和軋制技巧,逐步摸索了一整套的操作經驗,特別是參與新產品新合金的試制,使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總結了適應現在設備的“優質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