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 (衣曉峰 生利健 喬蕤琳 記者 杜筱) 作為第二屆中俄博覽會期間中國和俄羅斯兩國學術交流的重要議程之一,首屆中俄青年學者重大疾病(心血管病)防治學術會議、第七屆中俄醫藥學術會議暨第五屆寒地心髒病會議於13日在哈爾濱醫科大學召開,中俄兩國的500多位代表就重大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機制以及轉化醫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了討論。

會議現場。

會議現場。
中俄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目前已步入新階段,雙方在醫藥衛生領域的合作面臨新機遇。在此背景下,由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中俄醫科大學聯盟、中國藥理學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亞洲心髒病學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黑龍江省教育廳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哈爾濱醫科大學承辦的這一系列盛會,首次由中俄兩國專家共同參與心血管病研討,從藥理、預防、臨床醫學、基礎與轉化等四個方面對心血管等疾病進行多層面研討,旨在加強雙方醫藥科技領域的合作影響,加速搭建寒冷地區和國際心血管病學領域的研究平臺,加快推動醫藥學的成果創新轉化,共同譜寫中俄醫療衛生事業新篇章。
本次會議學術氛圍濃郁,中俄兩國的500多位代表濟濟一堂,討論的議題包括重大心腦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衰、高血壓、腦卒中、神經退行性疾病)、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發病機制,以及轉化醫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哈醫大校長楊寶峰教授及俄羅斯伊•米•謝切諾夫莫斯科第一國立醫科大學科研副校長Vladimir Nikolenko在開幕式上致詞。來自莫斯科國立醫科大學、巴什基爾國立醫科大學、太平洋國立醫科大學、阿穆爾國立醫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第二軍醫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的數十位知名專家學者圍繞上述話題開展了包括血栓論壇、心衰論壇、動脈粥樣硬化論壇、黑龍江省心髒重癥論壇、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青年論壇在內的20個專場125場精彩的學術講座,和廣大同道進行了深入研討和交流。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醫大校長楊寶峰致辭。
會上,楊寶峰院士同與會專家深入探討了非編碼RNAs在重大心髒疾病中的作用,報告了抗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纖維化新的分子靶點,為重大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提出了新策略。中國藥理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李學軍教授李學軍教授發現自噬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免受氧化應激損傷,增強細胞的存活和抑制凋亡,這種潛在機制可能是姜黃素類多酚類化合物對內皮細胞保護、減緩氧化應激損傷的主要作用機制,為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用藥指明了新方向。中國藥理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第二軍醫大學繆朝玉教授發現了一種新的脂肪因子,該因子能促進白色脂肪細胞的脂質代謝、抑制脂肪炎癥反應,可能成為治療胰島素抵抗的新靶點。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陳建國教授提出了調節伏隔核谷氨酸受體,可恢復其對慢性應激的突觸適應性;提高NMDA受體的功能,恢復NAC神經元發生LTD的能力,被視為抗慢性應激的新的分子調控模式,從而為開展藥理學基礎研究和藥物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醫大校長楊寶峰。
俄羅斯伊米謝切諾夫莫斯科第一國立醫科大學科研副校長Vladimir Nikilenko致辭。
與會中外專家學者形成的共識是: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在冬季及高緯度地區的代表省份黑龍江省,其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的患病率和致死率急劇飆昇,且遠遠高出其它季節和南方地區,相關防治工作刻不容緩,任重道遠。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寶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主任孫殿軍和哈醫大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田野介紹,黑龍江省北部和東部與俄羅斯相鄰,西部與南部分別與內蒙古和吉林省相鄰,由於地處邊陲,受寒冷氣候、飲食及生活習慣影響,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非常高,並且心腦血管病已成為全省居民的首位死因,佔比高達55.7%。而高血壓本身既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種,同時又是腦卒中、冠心病等其它諸多心腦血管病的最重要危險因素。有專家調查顯示:2011-2013年,我國40歲以上人群腦卒中患病率約為2%,而2014年黑龍江省35歲以上人群腦卒中患病率為5.07%,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而且從長遠看,黑龍江省腦卒中的發生率在未來20年裡仍呈增高的趨勢。
專家討論並指出,高鈉低鉀膳食、超重和肥胖、飲酒、精神緊張、年齡、高血壓家族史、缺乏體力活動等均是我國人群高血壓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就黑龍江而言,環境因素在高血壓的發生、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寒冷作為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可能被低估,寒冷對高血壓的形成有顯著的影響。氣候寒冷可使居民養成不同於氣候溫暖地區人群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例如膳食中鹽(醃制食品)和脂肪含量較高,喜好飲酒。以黑龍江省為例,該省人均攝入食鹽約13.3克/天,超出推薦量122%,高鈉膳食成為不容忽視的高血壓危險因素;全省人均食用油脂34.2克/天,也超出推薦量14%。此外,因北方地區冬季漫長,在白晝短暫、室外溫度低的環境下,居民戶外活動及體育鍛煉的時間亦相對較少(有調查稱從不鍛煉的人高達80.5%)。長此以往,超重及肥胖人群增加,使體質指數成為寒冷地區高血壓的常見危險因素。
與會專家認為,高血壓是黑龍江省公共衛生領域的焦點問題之一,對高血壓的預防和控制仍存在較大的提昇空間。在防控策略方面要結合寒冷的特點,明確寒冷在高血壓發病及進展中的作用機制,加強衛生宣教,改善飲食結構,鼓勵身體鍛煉,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針對各種可控危險因素,建立有效應對四季變化的乾預方案,力爭降低高血壓發病率,提高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從而進一步降低黑龍江及北方高緯度地區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新聞背景
【一】在“一帶一路”等戰略下,中國-俄羅斯博覽會(中俄博覽會)已成為面向世界的中俄務實合作平臺。
經中俄雙方商定,第二屆中國—俄羅斯博覽會定於10月12-16日在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舉行。中俄博覽會由商務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和俄羅斯聯邦經濟發展部、俄羅斯聯邦工業貿易部共同主辦,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個與其他國家共辦的國家級機制性展會。
走過25年的哈洽會,在2014年正式更名為中國-俄羅斯博覽會,昇格為國家級博覽會。2014年3月,我國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俄博覽會作為重點展會被列入其中,中俄博覽會在中俄合作平臺的建設性作用得到肯定。2014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發布了關於深化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倡導合作共贏的聯合聲明。“辦好每年的中俄博覽會”,出現在中俄雙方的聯合聲明中。
在國家擴大沿邊開放及中俄兩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提昇至新階段的背景下,兩國政府共同主辦的中俄博覽會,正起到深化我國與俄羅斯及東北亞地區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全方位務實合作的“倍增器”作用。
【二】“中俄醫科大學聯盟”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醫科大學楊寶峰校長和俄聯邦科學院通訊院士、伊·米·謝切諾夫莫斯科第一國立醫科大學格雷鮑奇卡.彼得.維達利耶維奇教授共同發起。2014年7月1日中俄醫科大學聯盟成立於哈爾濱醫科大學,由中俄兩國104所高水平醫科院校組成,是中俄兩國大學間成立的規模最大、參與院校最為廣泛的合作聯盟。它成功建立了中俄醫科大學交流與合作的信息與技術平臺,為中俄醫藥衛生領域交流與合作架起了新的橋梁。
“聯盟”為中俄兩國主要醫科大學在自願基礎上結成的非政府組織,是在具體落實中俄兩國元首關於加強兩國高校交往、增加互派留學生、加強醫藥衛生領域合作的共識,以及《中俄總理第十八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中所涉及醫療領域合作內容的背景之下應運而生的。旨在匯集中俄兩國主要的醫科大學資源,培養高素質人纔,推進中俄醫學交流與科研合作,加快醫學新理論和新技術在疾病預防和治療中的應用,不斷提昇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水平。
【三】黑龍江省高血壓患病率呈“上臺階”趨勢。哈醫大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先後於1958、1979、1991、1999、2007、2014年6次在本省境內進行大范圍的高血壓流行病學調查,涉及全省5個市、44個縣、3個特定人群,累計約30萬人,時間跨度近60年。調查結果顯示:本地區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8.26%、9.65%、11.87%、17.06%、25.69%、33.88%,呈階梯狀遞增趨勢。高血壓患病率從1991年開始加快昇高,1999-2007年以及2007-2014年為昇高最快的兩個階段。前後縱向比較,該省目前高血壓患病率為50多年前的4倍,橫向比較則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3.88%比29.6%)。
【四】高血壓為腦卒中的首要危險因素,這已是世界各國腦卒中防治指南的共識。全國第三次居民死因調查顯示,腦卒中在我國已超過腫瘤躍居第一位死因,具有高死亡和高致殘的特點,發病率以每年8.7%的速度迅猛攀昇,其所腦卒中導致的就醫、康復及社會保障等問題日益突出,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沈重負擔。據調查,我國每年新增腦卒中150萬人,若以每例腦卒中每年治療、護理費用以2萬元計,則每年醫療費用支出高達300億元。2011-2013年我國40歲以上人群腦卒中患病率約為2%,而2014年黑龍江35歲以上人群腦卒中患病率為5.07%,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而且從長遠看,該省腦卒中的發生率在未來20年裡仍呈增“水漲船高”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