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市民正在觀看“一帶一路”郵展。
黑龍江日報10月15日訊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卡塔爾的神廟、馬爾代夫的總統府、帶有貴族火漆標志的1639年帝國馬車史前封、帶著楊利偉在內的14名航天員簽名隨“神舟五號”上太空遨游的太空飛行封……這些聽起來就令人向往的景物不再需要跋山涉水纔能看到,只要前往博覽會就能一睹為快。10月12日至16日,本屆中俄博覽會重點文化展示項目——“一帶一路”國家集郵展在哈爾濱國際會展中心如期舉行。
“一帶一路”65國郵票首聚
“一帶一路”國家集郵展的展示區域在本屆博覽會主展館B、C區之間的外廳,一排排一人多高的素雅合金框架裡鑲嵌著一張張16開大小的白色紙板,每張紙板上都美觀地排列著或多或少的數枚郵票。走近最外側一排展板前細看,可以發現郵票的主題從自然風光到人文藝術,可謂包羅萬象,但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郵票上不見一個中國字。
郵展的現場負責人,黑龍江省集郵協會會長郭樹濤告訴記者,本次郵展是由黑龍江省郵政公司和省集郵協會共同主辦,展覽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我國“一帶一路”涉及到的全部65個國家發行的精美郵票展,另一部分則是從中國郵票博物館和北京、上海、江蘇、河北、四川以及我省征集到19部珍貴罕見的珍品郵集展。“集齊65個國家郵票的過程頗為艱難,最後是在中國郵票博物館的全力支持下纔將這些郵票集齊並展出。這也是在我國乃至全世界首次舉行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集郵展,也是‘一帶一路’宏偉構想涉及到的全部65個國家的首次集體亮相,可謂意義重大。”
19部珍品郵集價值連城
在本次郵展上,中外參展嘉賓不僅可以一睹“一帶一路”涉及65國的郵票風采,了解到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人文物產、自然風光,還可以從19部珍品郵集中重溫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改革開放以來各個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
郭樹濤告訴記者,在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中國郵票博物館以及各省郵政公司和集郵協會的大力支持下,展覽主辦方面向全國征集,最後挑選出19部珍品郵集參展。其中17部是北京、上海、江蘇、河北、四川以及我省集郵愛好者個人的精品郵集,還有兩部則是中國郵票博物館兩部館藏郵集《絲綢之路源遠流長》和《中國傳統文化擷英》,整個郵展規模達到100框。在郭樹濤的指引下,記者欣賞到了留有象征貴族身份的火漆封緘的1639年帝國馬車史前封、手寫郵資的1870年聖羅馬帝國史前公事封等十分珍貴的郵品。“這些郵集都是曾在國家集郵展、乃至世界集郵展獲得金、銀、銅獎的作品,品相上佳,價值連城。所以說本次郵展的層次之高是非常罕見的。開展以來,每天都有不少國內外政要、參展商以及參展市民前來觀展,並紛紛表示受益匪淺。”郭樹濤說到。
《神舟》解讀我國探索太空進程
記者在郵展采訪時,巧遇一位十分特殊的參展作者王若維,他不但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特種容器設計與制造研究所所長,更是獻身我國航天事業二十餘年、全程參與“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飛船科研工作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愛好集郵多年的王若維有兩部郵集入選此次展覽。一部是開放類郵集《神舟》,一部是航天類郵集《神舟飛船及其太空飛行封》。王若維耐心地告訴記者,開放類的意思就是郵集中有50%的郵品,有50%的相關紀念品。《神舟》就是收集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從初期建設到“神舟七號”飛船飛行成功全過程的郵品和相關紀念品的郵集。於是在《神舟》中,記者見到了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隨飛船太空飛行的搭載紀念封,見到了楊利偉執行“神舟五號”飛行任務時航天服上的密封膠圈,見到了飛船上搭載的蔬菜種子“航茄2號”、“杭椒3號”,還見到了飛船外殼發熱大底的殘片。王若維的另一部郵集《神舟飛船及其太空飛行封》中,90餘枚蓋有北京市公證處鋼印的太空飛行封市場價值就已超過50萬元。而其中帶有包括楊利偉在內的14名航天員親筆簽名的“神舟五號”搭載太空飛行封,更是王若維的至寶。
“在這小小的方寸之間,蘊含著璀璨的歷史與文化,更折射出中國人民的奮起與激情。通過中俄博覽會這個平臺,這次郵展既向中外賓客展示我國集郵業的成果和水平,更展示了我們全省人民團結一心,奮進拼搏,全力打造‘龍江絲路帶’的決心與信心。”王若維動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