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7日訊(記者張廣義 孫英鑫)第二屆中俄博覽會(第26屆“哈洽會”)10月12日—16日在哈爾濱舉辦,本屆博覽會展覽總面積為8.6萬平方米,主展館3.6萬平方米。在本屆展會完美落幕之際,本網再次對展會盛況進行回顧,細數展會精彩。

豐富的林下經濟產品。東北網記者 張廣義 攝

遠銷南方的即食香菇產品。東北網記者 張廣義 攝

政府部門的服務窗口。東北網記者 張廣義 攝
本屆展會的主會場——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的C廳為中方各省優勢產業、項目,以及建材、電子、新材料等領域展示。會場內外,我省部分地市和部門憑借這一經貿合作的平臺,深挖自身資源和地域優勢,依托“龍江絲路帶”新機遇,逐步加深對外交流合作力度。
依托展會發展外向經濟 地市大打“特色”牌
13日,作為第二屆中俄博覽會活動之一的2015中國——俄羅斯企業經貿合作對接會,在哈爾濱國際會議中心內舉行,四個中俄企業對接洽談區內,隨處可見綏芬河企業對接忙碌的身影,其中林業洽談區的42家中方企業中,有19家是綏芬河企業。
走進位於中俄博覽會C廳內的綏芬河展廳,首先看到的是懸掛的“綏芬河為跨境電商提供交易、通關、物流、結匯、退稅全程服務”巨大宣傳條幅。展廳主題包括哈綏俄亞跨境貨運班列、中俄蒙經濟走廊、中俄跨境電商、互市貿易等內容,讓整個綏芬河展廳充分體現了對俄口岸的特色。黑河邊境經濟合作區展區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黑河市派出黑河邊境經濟合作區代表全市參展,是希望突出黑河市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的跨境合作特點,抓住“龍江絲路帶”這一發展良機拓展中俄合作范圍、深化經貿合作。
近年來,綏芬河、黑河、撫遠、大興安嶺地區等地抓住盛會契機,依托自身資源和地域優勢,逐年加大對外交流合作力度,在中俄兩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提昇至新階段的背景下,兩國政府共同主辦的中俄博覽會,正逐漸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發展的助推器。
林區轉型發展林下經濟產業 堅果、香菇成“頭牌”
去年4月,黑龍江森工林區按照國家部署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之後,森工林區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產業,打造森林綠色食品產業立體發展的新格局。記者在中俄博覽會C廳森工集團展區發現,林下經濟產品已經成為了站區內的“頭牌”。
黑森綠色食品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趙晟越告訴記者,自從2014年4月森工停伐之後,他們就開始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產品,今年參展產品的質量和數量都有明顯的提高,與國內海外的企業對接十分順利,四天的時間內簽訂的大型訂單就已經達到了14筆,而堅果、人參等產品也很受市民的歡迎。
當下林下經濟產品屬於一種新興的綠色食品,許多林區的展商紛紛表示,想借助展會向全國推行林下經濟產品品牌價值。下一步,他們還要向深加工轉變,對原材料產品進行精細加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內在價值。據了解,目前我省森工已有一些諸如即食香菇片等深加工產品,在南方等地的銷量和口碑都創下了好的佳績。
服務窗口走進展廳 “零距離”服務眾展商
中俄博覽會不但給地市提供可對外推介的平臺,也給許多企業和部門創造了近距離服務展商的良機。記者在博覽會現場看到,不少政府部門都在博覽會現場設立了服務窗口。黑龍江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服務窗口會為參會企業提供檢驗檢疫方面的諮詢服務,如果對相關規定不清晰,都可以在這裡得到詳盡的解釋。哈鐵路局也在展廳內設立了服務臺,可現場代售車票和辦理快運業務,為眾多參展商提供了便捷的服務。
哈爾濱海關服務窗口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這裡他們專門幫助參會企業以及市民提供進出口貿易相關手續、保管等業務方面的諮詢服務,每天都能接待十餘家參展企業。中俄博覽會是我省對外開放的重要名片,伴隨著展會功能的提昇,勢必會更加吸引世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