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記者重陽節走訪養老院——老人不愁吃喝只盼子女過來看一眼
2015-10-22 09:39:4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張博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2日訊 百善孝為先,中國人自古看重孝道。重陽節當天,記者走進養老院。老人們雖然有說有笑、吃喝不愁,對養老院的服務也是有口皆碑,可是從他們的眼神中,還是能感受到對子女能來探望的期盼。

  怕給子女添麻煩 主動搬到養老院

  在養老院看到汪孝藍大娘時,她正在閱讀室看報紙,別看她已經81歲了,依舊耳聰目明,口齒清晰。談到來養老院的初衷,汪大娘說:“孩子們都有事業,我怕給他們添麻煩,在養老院呆著也不孤單。”

  汪大娘有兩兒兩女,都有正式工作。這些年,她一直跟小兒子生活,可是小兒子每天早出晚歸忙事業,汪大娘感覺很寂寞,每天都盼著兒子早點兒回家陪陪自己,可是又不敢告訴兒子自己的想法,怕影響他工作。“我尋思好久,最後決定還是去養老院,不給兒女添麻煩。”當初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住進了養老院,沒想到一住就是一年。

  “在這裡居住很舒服,生活也有規律。”說起在養老院的生活,汪大娘打開了話匣子,向記者介紹每天的活動內容,6點起床出門鍛煉,7點30分吃早飯,然後去閱讀室看報紙、雜志。吃過午飯後,回房間睡一覺。下午在棋牌室打撲克、玩麻將。“床頭上有呼叫器,衛生間地面都是橡膠的,走廊有扶手,上下樓有電梯,出門就是院子,夏天的時候,老人們全都出來曬太陽。”汪大娘說。

  談到子女對母親住養老院的看法時,汪大娘說,起初孩子們並不支持自己去養老院,認為母親住養老院會讓親戚朋友笑話子女不孝順,可是住進養老院後,4個子女經常過來看望她,看到老人精神頭比在家裡都充沛,也都很放心。

  子女在外地工作 養老院住著挺好的

  “在這裡吃喝不愁,還有一群老朋友陪著,真的很享福,攆我都不會走了。”談起養老院的生活,76歲的孫桂鳳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鑫愛老年公寓的孫桂鳳老人已經在這裡住了半年。兒女都在外地工作,按照她最初的想法,來養老院就是等死,沒想到在這裡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幸福。

  孫桂鳳老人家在滿洲裡,3年前老伴去世後,因為滿洲裡冬天寒冷,她選擇到哈爾濱的侄子家住一段時間,“老在侄子家住也不是那麼回事兒,還給他們添麻煩。”3月初,老人決定找個養老院度過餘生。

  記者來到鑫愛老年公寓,看到10餘平方米的房間裡,電視、淋浴器、無障礙扶手等設備一應俱全,老人們個個衣著整齊、榮光滿面。“我在這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有一群老頭老太太陪著聊天、鍛煉,我很滿足。”孫桂鳳說,自己在家,每天的內容就是洗衣服、做飯、收拾屋子,兒女也不常回來,一個人很寂寞。

  “當初兒女都不同意讓我過來,現在我在這裡比家都享福,誰也別想讓我走。孩子來看看我就可以了……”孫桂鳳說,自己提出要來養老院時,他們誰都不同意,現在看到老人很幸福,孩子們都放心了。老兩口養老院臥床最盼子女過來看看

  88歲的郭大爺和81歲的老伴宋大娘因為下半身癱瘓不能自理,在養老院住了半年多,雖然二老在養老院被照顧的很周全,但他們還是希望兒女能過來看看。

  郭大爺早年因關節炎導致下半身無法動彈,只能坐在輪椅上,一直由老伴照顧著。去年,老伴出門買菜時被繩子絆倒,摔壞了股骨頭,他倆只能在輪椅上活動。老人的兩個孩子一邊要忙工作,一邊伺候老人,還要照顧孩子,實在吃不消了。在朋友的介紹下,他們將二老送到了養老院。

  “一開始,親戚朋友知道孩子把我倆送到養老院,都指責他們不孝順,後來了解情況後,也就不再誤會了。”郭大爺告訴記者,養老院每天都有護工給洗臉洗腳照料生活,其實挺幸福。老年公寓按月收養老費就是為了讓孩子過來

  鑫愛老年公寓院長金淑華告訴記者,目前有50多名老人,為了照顧這些老人,她一共僱了20名員工,可還是忙不過來,現在,連兒子、兒媳也成了護工,每天圍著老人忙前忙後。金淑華退休前是一家學校的校醫,退休後開辦了養老院,雖然每位老人每月都要交一定的服務費用,但是除去成本,基本賺不了多少錢。

  “養老院一個月收取一次費用,目的就是讓子女最少一個月來看望父母一次。”金淑華說,對很多老人來說,他們都很珍惜跟孩子見面的時光。“人老了就容易變得孤單,能看到子女是他們最大的希望。”金淑華告訴記者,他們會對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數進行統計,如果很長時間沒來,他們就會打電話提醒,不過即便這樣,仍有一些子女無法過來探望。

  金淑華告訴記者,養老院的老人分為兩類,一類是可以自理的,另一類就是無法自理,身體健康的並不多,而且平均年齡都在70歲以上。有的老人進了養老院,就沒再下過床,有時護工在給他們洗臉或更換尿布時,總能聽到老人嘴裡念叨子女的名字,心裡很不是滋味。

責任編輯:彭佳麗
相關新聞